|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这把球拍属于是换拍得来的,它有很多笔者没接触过的元素。首先是第一把体验的D后缀的红厂出品,然后是第一把低端的能量系列,最后还是最近成本最低的一款球拍。
后他它确实也给笔者带来了相当新鲜的体验。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91.30g,平衡点308mm,全长670mm,中杆长215mm,硬度偏高,能量破风框,72孔线床,10-2点线床,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bg80。
这球拍,马上就让笔者想起了颜值上让人印象深刻的能量80,都是大红色的漆水,没想到在系列最高标号和最低标号都用了同一个风格。如此热烈,能给笔者带来非常活力的视觉体验。而且他的细节量很风刃001一致,并没有因为是低端出品而敷衍了事,这也是曾经笔者满意的风刃300系列所不能提供的。
哪怕大家都是能量反转破风框,构造上还是会有明显差异,最直观的地方在于3—9点处本来属于内外翻转过渡的部分变成了较长的盒式构造,这让笔者马上联想到了最近用过的绿厂黑切。看来还是破风框比较难造,在成本受限时为了保证合格的拍面稳定性只能提高盒式框构造的部分了。
虽然笔者对破风框打折带来的风阻轻微提高没有抵触,但这把球拍的挥重确实会让挥速进一步受损,01D在手上的感觉确实没有同规格的N72那么灵活。挥重提上来之后,球拍的借力感也上来,加上拍面较大,容错率得到有效保正。
球拍的弹性是受限的,不过李宁祖传的击球反馈发木有效阻断了部分弹性不佳造成的卸力感,让真实打感偏硬一点,驱动难度不低。所以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球友来说能感觉到01D的出球还挺实在的,能打出一定的力量,有时候单纯打打平高球也能获得不错的压制效果。
所以它的进攻或者说下压效果出乎意料地能满足笔者需求。在当前的线材搭配下,01D的杀球手感正常,出球速度有保证,而且还能承受住自己一定的爆发力,还不用担心球头压不下去。如果真要说什么不足的话,我想就是它的拍面指向性一般,可能也是受限于抗扭能力的不足吧。
不过,这球拍也是没那么适应快节奏对抗一员。虽然顶着破风框,但拍面有一点持球感而且挥重偏高,在中前场平抽挡中因为灵活性受限而导致连贯能力有所下降。反而是轻挡一拍软放一拍的手感比较扎实。一把破风框的球拍在网口更适合做小球,也算是能接受吧。
在防守中01D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最明显的一点就在于接杀时的瞬间指向没那么清晰,在急需顶后场充分摆脱的时候出球方向比较飘忽,容易打偏或者打出界。反手被动球的处理倒是没什么难度。我觉得,把它看做一把偏单打的进攻拍会更加合适。
说起来,最近也打了不少红厂的入门级出品了。虽然之前也说过类似的观点,但不妨再说一次。相比起新生代产品,中生代的李宁中低端似乎是更加有特色更加有性价比的选项,这点与绿厂不同。
当然了,红厂那时候的出品在击球反馈上或多或少都还有那种发木的质感,虽然它不一定让人讨厌,但打多了还是会对这种味道感到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