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2周前,UP拿到了两支胜利最新的中端拍TK-CM
这款球拍共有三个配色:黑,蓝,白
各自又有两个规格,3UG5, 4UG5
UP手里的两支分别是4UG5的黑蓝各一支
黑色的空拍+热缩膜在84.5g
蓝色的空拍+热缩膜在83.0g
从中端拍的品控而言,应该说是OK的
UP也选择了26磅+VBS66Nano球线
去底+电工胶+毛巾胶,重量来到95-96g之间
PS: UP现在的主力拍是李宁3U雷霆90龙MAX,一般拉28磅65线
去底胶+电工胶+毛巾胶,重量来到100-101g左右
外观方面
球拍整体的配色比较低调,朴素,大面积的黑,蓝配色,点缀以一些金,银条纹,分布在拍框以及中杆
球拍的拍框设计比较中规中矩,拍头偏圆,拍框面积大,盒式拍框
球拍的手柄+拍锥偏长1CM左右,也就意味着中杆会略短一些,从后续的实战角度,没有太大影响
来到上手+实战环节
球拍的中杆标识是“中”,驱动难度不算大,但也不会有很强的力量感
上手的第一感觉是--非常轻巧,毕竟平时常用的是3U雷霆90龙
VBS66N线,本身球线不软,配合26磅,拍面也就不会软绵绵
视频是UP使用新球拍的第三,第四局球的剪辑集锦,
得分,失分皆有,几乎没有删减回合
高远球方面:
从视频里可以看到,个别球,还会出现斜线出界的情况,所以不用担心球拍中杆蓄能问题
球拍拍头不重,所以需要使用者尽量把技术动作做到位
正手进攻下压方面:
对比高端拍还是差点火候的,主要差在力量感
所以选择连贯下压+球速的下压模式会比较合适
防守方面:
大拍面绝对是有利于防守的,球拍挥重不大,防守的压力也就减轻了
反手--主要后场技术:
从视频里看,过渡球能给出相当好的质量的,只要手型足够稳
PS: 最近看了聪聪教练“桃田式”过渡直线的方法,实践下来,颇有成效
而高远球方面,一开始并没有完全适应发力的节奏+力度
所以视频的前期,不少球给的不够到位
而逐渐适应之后,反手快弹后场,也能迫使对手后撤,而非直接中场拦截
抽挡方面:
球拍的挥速还是有比较大的优势,出球整体比较快,但不是重
球几乎不会有粘在拍面的感觉,给人的感觉干脆利落
从视频3:52秒的正手低手位抽斜线,就比较能说明问题了
另外还有两个正手抽直线,打了对面反重心的两个球,不知道各位看到了吗?
当然,还有一个反手抽,过于随意,一拍出界,哈哈哈,发生在4:53秒
总结+推荐环节
这款球拍给人的感觉就是中规中矩,也符合中端拍的定位
4U的球拍各方面都比较均衡,既没有特别突出的强项,也没有值得诟病的短板
以我个人的角度而言,综合考虑
我会推荐初中级球友,或者入门球友选择
在磨练技术的阶段,选择一把相对全面,也不难驱动的球拍
更多的将精力放在对技术动作的雕琢上,而非过多借助球拍的属性
同时,TK-CM没有过于极端的参数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同时,也减少球拍带来的运动损伤
相信这款球拍,能给不少接触羽毛球不久的球友,带来不错的体验
当然,适当的时侯,磅数也可以下放至24磅,选择VBS66N或者其他高弹线
那么就完结撒花啦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