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下个月,世界羽联巡回赛总决赛将在中国杭州举办。这项比赛,也是年度国际羽坛的收官战。这项赛事,是从1983年开始创办的,到如今也已经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了。40年来,这项赛事改革了3次。改革历程分别是,世界羽毛球大奖赛总决赛World Badminton Grand Prix Finals(1983-2000)。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BWF Super Series Masters Finals(2008-2017)。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BWF World Tour Finals(2018至今)。这是一项有着40年历史的赛事,而该赛事又有着哪些历史故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世界羽毛球大奖赛总决赛World Badminton Grand Prix Finals(1983-2000)
1983年,当时的国际羽联官员,因为发现当时的世界网球大奖赛举办得如火如荼。于是乎,就决定参照世界网球大奖赛的办法,顺势打造了一项新赛事。又由于,当时做决策的时候,已接近当年的年底。所以就把该项赛事称为,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总决赛。这就是该项赛事,创办的原因。当时的国际羽联,根据运动员在当年各站比赛中的总体表现,来确定参赛名单。但最后也只邀请了,男单12名和女单8名运动员参加。这20位运动员,也是当年国际羽联相关人员所认为,在全年的男女单比赛中,表现较为突出的运动员。而至于混双、女双、男双的优秀运动员,并没有在当年被邀请。
到了1986年,国际羽联就在该赛事原来的基础上,增设了男双、女双、混双项目。自此该项赛事就变了5小项。而邀请的男单选手,也由过去的12名增至16名。女单打选手,也由8名增至12名。至于三个双打项,则各邀请6对组合。在羽毛球项目未进入奥运会前,该赛事也是那时世界羽坛年度最高水平的比赛之一。毕竟,当时参赛的运动员水平都较高,所以赛事的含金量也挺高的。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0年举办了最后一届赛事后,自2001年起,该赛事就暂时停办了。从1983年开始举办到2001年暂时停办,期间一共举行了17届比赛,一共产生了76个冠军。而在17年间,国羽一共夺得了9个男单冠军,12个女单冠军,1个男双冠军,10个女双冠军,2个混双冠军,一共获得了34个冠军。金牌数位居各协会的榜首。熊国宝、栾劲、李玲蔚、韩爱萍、孙俊、赵剑华等名将,都在该项赛事的冠军榜上留下名字。在这17年间,国羽在该赛事的最好成绩是,在1987年、1988年、1997年三届比赛中,获得了4金。但没有实现过包揽5金的奇迹。
另外,在该赛事1990年的比赛中,印尼队也取得过4金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张宁是该赛事的1998年女单冠军。
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BWF Super Series Masters Finals(2008-2017)
2007年,该赛事在各方的呼唤下,决定重办。不过,由于当年因赞助商问题,被迫取消了。直到2008年才正式恢复赛事。恢复后的赛事,改称为世界羽联超级系列总决赛BWF Super Series Masters Finals。恢复后的该赛事比赛,只邀请了年度超级系列赛积分排名前八的选手。并且,每个项目每个协会只能派两名(对)选手参加。而各项比赛都分两组,每组前两名进入半决赛。而为了吸引更多顶尖运动员参赛,组委会还提高了比赛的奖金。
2008年,是正式恢复赛事的第一年。当年的比赛是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由于,当时的比赛时间与国羽的冬训和军训时间有冲突,所以国羽在2008年、2009年都没有派队员参加比赛。直到2010年才开始派部分队员参加。2011年,因为比赛在中国举行,所以派了众多的主力参赛。从2008年至2017年间,该赛事一共举办了10届比赛。在这期间,国羽获得了,男单3金,女单4金,女双5金,混双5金(男双在这9年间,一冠难求)。国羽以17金的成绩,再次位居金牌榜的首位。和以往参赛历史一样,国羽在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举办期间,仍然未曾试过囊括超级赛总决赛5金的滋味。而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是,2011年的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那年,国羽除了男双项目以外,包揽了其他项目的4个冠军。丹总获得了当年的男单冠军。这也是他,唯一一次参加该项比赛。
在所举办的10届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期间,马来西亚的李宗伟,是当之无愧的多金王。他曾4次夺得该赛事的男单冠军(2008年、2009年、2010年、2013年)。此外,男双选手鲍伊/摩根森也曾3次夺得该项赛事冠军(2010年、2011年、2012年)。来自中国的于洋王晓理,也同样获得了3次比赛冠军(2010年、2011年、2012年)。 来自日本的桃田和奥原希望,在2015年时就在该赛事上斩获过男女单冠军了。陈清晨是2016年该赛事的双冠王(女双混双冠军)。此外,她还跟郑思维搭档,卫冕过该赛事的混双冠军(2016、2017年)。
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BWF World Tour Finals(2018至今)
2018年时,由于巡回赛时代开启。故世界羽联就把该赛事的名称改为,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BWF World Tour Finals。这个赛事的名称,也沿用至今。在此期间,由于受yq影响(2020和2021年),赛事曾多次更改举办地和比赛时间。
在这5年间,国羽一共获得了9个冠军。分别是,男单1个,女单1个,男双2个,女双2个,混双3个。在2018年时,刘雨辰李俊慧在事隔31年后,为国羽重夺了男双冠军(上次国羽在该赛事获得的男双冠军,是由田秉义李永波在1987年总决赛上获得的)。2022年刘雨辰还搭档欧烜屹再次夺冠。而这5年间,2个女双冠军皆由凡尘获得(2019、2022年)。男单女单冠军,分别由石宇奇在2018年和陈雨菲在2019年获得。3个混双冠军,分别是由雅思黄鸭获得。因受yq影响,故国羽在2020年和2021年没有派队员参赛。
在该赛事举办的5年间,安赛龙、桃田、金孔等名将,也分别曾在各自项目上夺冠。
赛事之“最”
最后来说说,该赛事之“最”。大家知道从1983年到2023年间,获得总决赛冠军最多的运动员是谁吗?雅思?凡尘?no。应该是葛菲。葛菲从1994年开始参加该比赛,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结束后退役。其间,连续参加了6次该项赛事的比赛,一共获得了7个冠军(女双6个,混双1个)。葛菲顾俊的女双组合,曾经连续6年获得年终总决赛冠军。这个纪录,在她们俩退役20年后,都还没有其他选手打破过。顺便说一句,葛菲顾俊组合所获得的这6个冠军,都是分别6次战胜各年度世界排名第二的组合得来的。而且还是6次与不同的对手交手,所以这6个冠军的含金量也可谓是极高。其实,严格来说,葛菲顾俊的传奇故事,应该是从1994年总决赛正式开始的。因为当时的国羽女双组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后,就整体陷入了低谷期。这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后,当年的女双主力先后纷纷地淡出了国家队,而年轻队员未能迅速成长接班有很大的关系。从1992年奥运会到1994年总决赛前,国羽女双姑娘在中高级别的公开赛中,屡次败于韩国姑娘拍下。尽管国羽女双队员在1993年夺得了世锦赛冠军,但仍然没有扭转当时女双组整体陷入低谷期的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年仅19岁的葛菲顾俊首次参加总决赛,便战胜了强劲的韩国选手,获得了冠军。而那场比赛胜利的结果,也给当时陷入了低谷期的国羽女双组,带来了极大的希望。此后,国羽女双组就在她们俩的带领下,一步步地走出了低谷期。除了连续获得了6个女双冠军外,葛菲还与刘永搭档获得了1997年总决赛的混双冠军。
另外,王莲香也曾先后6次在世界羽联总决赛比赛中夺魁。她也成为该赛事女单项目中,夺冠次数最多的选手。李宗伟和安赛龙也曾在该赛事中4次夺冠。他们俩也成为该赛事男单项目中,夺冠次数最多的选手。如今,李宗伟已退役了。而安赛龙,今年会不会超越李宗伟,成为5冠王呢?
大家觉得,这40年来国羽在总决赛的表现如何?纵观国羽在历届总决赛的表现,我可以发现不少情况。首先,对于年轻的球迷而言,可能会误认为混双,才是国羽传统优势项目吧?实际上,女单女双才是。40年来,女单和女双组的队员们,一共贡献了34个冠军(女单女双各17个)。而男单组则贡献了13个,混双组贡献了10个,男双组就只有3个。40年来,国羽一共夺得了50个冠军。不过,相比国羽在其他大赛和高级别的公开赛上包揽5金的表现,国羽还没有在总决赛上包揽过5冠。还分别在1993年、1994年、2008年、2009年、2020年、2021年一金未得(前2次是因为国羽在低谷期,2008和2009年是因为跟冬训时间有冲突。而2020年和2021年是因为跟疫情有关)。那么大家认为这份成绩如何呢?大家猜测下,今年国羽的成绩将会如何呢?
马上就要举办杭州总决赛了。各位国羽健将加油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