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好了,又来了一把红厂入门系列。跟以往不同的是,HC确实是一个完全没有“特色”的入门系列,既没有ws系列那种超轻的调教,也没有风刃低端那么有特色的快攻手感。同为盒式框的雷霆系列低端今年赚足了噱头,那么同样预算下HC系列对初学者还会有什么吸引力?
参数:4UG6,有底,使用状态总重97.44g,平衡点288mm,中杆长215mm,硬度偏低,盒式拍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磅耐打线。
延续红厂一贯的优势发挥,1200这拍子的颜值在一众入门球拍中出类拔萃。除了漆水质量依然可靠以外,设计也并不含糊。蓝色打底,水贴用得合理,装饰风格青春化,装饰的颜色比较缤纷。拍框没有科技信息,但是修饰毫不吝啬。
良好的驱动感是这一类产品需要保证到位的要求,hc1200确实做到了。跟之前笔者尝试过的1800不同,3U规格的它上手更加扎实。从总重上看略夸张了一点,但只要拿上手之后就发现其实没什么好怕的,平衡拍一个,挥重适中。在这之上把中杆做软一点,在掌握挥拍节奏之后出球非常轻松,上手打高远球热身能瞬间适应。
当然了,如果弹性上给多一点福利肯定会更好,没有的话就当做是跟二线和自主品牌留一点市场了。
72孔拍面的甜区表现稳定,拍框也比较稳妥,出球的手感不飘,但是1200在长线路的球路控制中还是不太好,毕竟抗扭性能的提升也是需要材料支持的,同样的盒式框用白板的材料很容易能打出极限。
1200的使用者肯定也是有部分是想试着打进攻杀几拍的,它确实也能提供入门级的下压体验。因为中杆形变的门槛低,哪怕力量或者发力水平不好的球友也容易打出弹性形变为出球增加能量。哪怕是高阶一点点的球友用着,都会发现它很容易卸力,所以虽然适合入门,但它陪不了初学者太久。
防守倒是很轻松,无论从灵活性还是从可驱动性来说,1200都可以在对方狂轰滥炸的时候提供良好的应对手感。尤其是突出卸力感的一拍软挡往往能实现守转攻。在处理反手的被动球时也相对轻松,我相信他在更换高弹性的线材后会有更加亮眼的挣扎表现。
球拍平抽挡的感觉也挺灵活,而且出球也稳,只是因为整体调教过软导致出球的响应较为滞后,完全没有干脆的感觉,在应对更快节奏的来球显得相对无力。
虽然同质化非常严重,不过我觉得吧,这也是一个模板了,除了材料没用到位以外,我惊奇地发现hc1200好像也没有落下什么没做好的地方,均衡且友好。如果加上李宁的品牌力,那确实不失为一把入门级别球拍的优选。我此前还一直以为这是蓝厂的优势战场,没想到红厂也有几个这种入门拍的典范和模板。
至于绿厂的入门款,就还是洗洗睡吧。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3-12-6 23:0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