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去年我还是留了一手,三大厂各自的一款旗舰我都没有更新,不知道怎么写。硬着头皮下来,我决定先从新鲜的绿厂新品开始。与遇到难用、深邃的球拍不同,这种微妙的情结夹杂了太多的怀疑和不自信,在那么多次试用的过程中也是罕见的。尽管笔者的使用分享更多知识日记性质的球拍体验,能说服自己能引起讨论就可以了,但有些时候就是连自己都说服不了。
总结地说,如果喜欢不出错的速度拍,3U的NF800P是不差钱的、具有全能性的优选。但很遗憾,价值取向不同,试用结束后我反而更加怀念NF800了。
参数:4UG6,有底,使用状态总重93.87g,平衡点292mm,中杆长215mm,硬度偏高,破风框,78孔线床,全线槽,质保28磅,穿线25-27lbs AB线。
如果有从NF800、800LT用到800P的球友,不难发现后者直接换了一套设计语言,仿佛是一个新系列的球拍。墨绿色底漆,磨砂质感,拍框上的贴纸饱和度不高,刚看上去没有显眼之处。而且,修饰程度极为克制,甚至于可以说是吝啬,进拍头和T头两侧有贴纸,整体观感偏冷。虽说如此,细看球拍上棱角分明的地方,笔者反倒想起VT系列原色二姐夫那种细腻、冷峻而严酷的质感,而这不是一件坏事。
拍框做出了大修改,盒式拍框改掉了,超纤细的拍框让线床面积得到了充分保证,与大部分球拍无异,而拍框面积可以更加紧凑。不仅如此,拍框2、10点位置的一处双线孔调整成两个单线孔,让甜区位置的线床发生了少量变化。而在看不到的地方,T头位置融入了铜金属,据称可以提升拍面的反弹性能。那么通过以上改变,按道理说这将更有利于牌面打出爆发力,当拭目以待。
但在挖掘球拍的上限之前,800P的下限无疑是令人放心的,球拍驱动难度不大,上手比较友好。球拍整体配重较为平衡,上手球的借力感在我看来跟1000z类似,中杆的驱动反馈良好,弹性尤其出色,没有特别刚硬的手感,高远球来回打个几十拍也能稳定轻松,几乎没有上手门槛……吗?
800P具有可以预见的极致速度感,拜这所赐,笔者刚上手的时候还免不了打框,尤其是心急需要发力的时候就很容易打嗞。它就是单纯的快,虽然没有亮剑系列这类带有球拍那么有“凌厉”的感觉,但是却让我在需要上手球发力的场面中很是适应了一段时间。
这种不由分说的快在平抽挡的对抗中表现非常惊人,可以总结为快速连贯稳当听话。快速自不必说,连贯更多是因为中杆的回弹恢复速度优秀,接连的挥拍架拍无缝衔接,也顺势带出了每一拍的抽挡都不会受到上一拍击球影响的优势,多拍更加稳当,而G6的手柄和平衡的身段更是在反复的正反手切换发力中有随心所欲的感觉。带着短促发力,指哪抽哪,对抗节奏可以用目不暇接来形容。
在我看来,800P的小拍框聚力感的表现非常低,发力后出球的尾速掉得厉害,更像是正常的拍框表现,至少还不如1000z来得明显,毕竟面积也确实比后者更大。但出球的初速度快这一点没有问题,尤其是在后场的吊球中因为速度衰减快,能起到良好的打乱对手节奏的效果,同时拍面相较NF800(LT)存在一定的持球性,容错率也足够高,拿到高点后劈或者滑一拍斜线的信心非常强。
被动状态下的800P表现也依然平稳。上面提到它的容错率意外地高,在接杀球防守的时候很容易照准球头,并借对方的力量把球顶高顶到位。搭过进步空间巨大的伙伴进行双打的球友也应该遇到过不少次在前后站位时由于前场队员没架拍拦挡或者轮转犹豫被反复两边线推球的窘况,这种情况下800P的高挥速和高弹性真的能帮到很多,低位反手的一拍软挡或者挑高摆脱都有更多余力去实现。
那么我为什么会对具有如此高速度高弹性的利器无从下笔呢?因为我始终没有适应过来NF800P的下压手感。虽说梁伟铿已经用上了,但NF800P的能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弹性这一点让我有欲求不满的心理。蓝厂目前的速度拍同样弹,也也是依托较高的硬度和较高的平衡点来保证下压质量。对NF800P来说,我很赞同官评中“出球速度快但施加在球上的能量却寥寥无几,在过网后球速就面临极速衰减的窘境”的表达。NF新品中1000z同样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杀器,然而从手感反馈上说连1000tour都能让我更放飞自我地下压。
所有NF系列本就都有着良好的下压连贯体验,与其花大力气将速度连贯优势提拔到接近满分的表现上,不如将同样的力气花到将每一拍出球的威力中,这样获益的乘积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