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的到来,FZ FORZA率先在AERO POWER系列迈出新的步伐,高端旗舰球拍AERO POWER PRO S和AERO POWER PRO M携手登陆中国大陆,碰撞出凌厉的进攻火光。延续系列传统,两款新球拍均是进攻型的定位,不过特点有所区别,主要在于中管软硬度的不同。本文就先从这支AERO POWER PRO S说起,一窥其风采。
AERO POWER PRO S是FZ FORZA旗下的丹麦男双选手克亚尔、索加德、伦加徳等人的战拍,在代表着进攻与速度巅峰的男双赛场上,AERO POWER PRO S究竟凭借什么获得了他们的青睐呢?在业余球友的视角下,它又是一支怎样的球拍?下文一一道来。
外观赏析
闪电般的黄色凸显速度,刚燃的机甲风涂装彰显力量,AERO POWER PRO S在外观方面呈现出了进攻拍的压迫感。
对称式的拍框设计,经典不过时,黑色和毛莨黄搭配,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强。
AERO POWER PRO S的拍框涂装大体以破风结构的脊为分界,朝外侧采用黑色,朝内的一侧则以黄色为主。
相较于AERO POWER 776,AERO POWER PRO S在相同状态下拥有更高的平衡点,这也符合中杆上平衡点参数一栏所给出的“HH”即头重的设定标注。
AERO POWER PRO S的中杆及拍框均采用高刚性碳纤维,融入“CARBON NANO TUBES”科技,由碳纳米管改造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打造出坚韧耐用的拍身。
AERO POWER PRO S的中杆外径实测约为7.18mm(测量点位于中杆中点附近)。
中杆硬度为“S”即稍硬。相比AERO POWER 776,更硬、更细的中杆也就意味着更加硬弹的特点。
AERO POWER PRO S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拍框。由“ULTRA HIGH MODULUS GRAPHITE”超高模量碳纤维材料打造的拍框,兼具弹性和高刚性,标准76线孔设计保证拍压,除三通位置以外几乎全破风的框型“AIRFLOW FRAME”设计不仅最大程度提升挥速,也加强了拍框的抗扭强度。几大设计相结合,让AERO POWER PRO S拥有刚硬的拍框,击球反馈更为干脆直接,出球方向更精确。
此外,AERO POWER PRO S采用“SLIM FRAME”细薄拍框,其底部(靠近T头处)宽度约为11.10mm,厚度约为7.58mm。
拍框两侧(3点、9点钟方向)宽度则约为10.23mm,厚度约为6.47mm。
拍框顶部宽度约为10.18mm,厚度约为5.53mm。
根据数据总结,AERO POWER PRO S拍框的各部分相较于AERO POWER 776都更窄、更薄,这进一步提升了其破风框型的挥速。
另外一方面,AERO POWER PRO S在拍框底部三通处以及拍框顶部均做了文章。三通处坚固的T型接头结构使拍框更加稳定,为保证抗扭提供重要支撑。而顶端“POWER FRAME”拍框则增加横向宽度,提升稳定性。
在拍框外侧,AERO POWER PRO S在3点、9点位置以上设置了线槽,提升拍框上半部分的挥速以及抗扭强度,结合顶部框型,尽可能提供扎实聚力的打感反馈。
综上所述,贯穿拍框和中杆的硬派设计定位让官方给AERO POWER PRO S的“POWER”即击球力量手感指数提升到了9。
AERO POWER PRO S所给出的最高质保磅数为30磅。
AERO POWER PRO S采用了略带弧度的平口锥盖,手柄为木质,尺寸规格为G5(球拍上并未标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AERO POWER PRO S由丹麦FZ FORZA品牌方设计,产地则是中国台湾。
实战体验
高远球
AERO POWER PRO S在静态掂量时拍头有一定的分量,但在上手挥拍时却并非如此,和AERO POWER 776一样,其头重感并不明显,挥重也不大,有着超出大部分3U球拍的灵活性,这主要是由于较快的挥速所导致的主观感受,也正因如此,使用AERO POWER PRO S进行高远球等上手挥拍时,感觉整个挥拍的过程非常顺畅,没有拍头惯性给手腕和手臂带来的附加负担,即使是力量不大的球友也不会感觉吃力。
但结合击球反馈来看的话,AERO POWER PRO S的上手门槛就要体现出来了。由于中杆较硬,拍框的刚性也很强,在击打高远球时,AERO POWER PRO S几乎没有让人感觉到丝毫的持球感,而是在触球瞬间有一种极致的干脆利落,球被直截了当地弹射出去,球拍形变给予使用者的反馈是极小的。所以,在回击高远球时,为了打出鞭甩来完成回球,需要一定的主动发力,这对使用者的爆发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为单纯依靠甩动手臂是很难打出球速的。
平高球
AERO POWER PRO S的击球反馈是直截了当的,同时拍框刚性强、抗扭出色,因此在击球时,出球方向清晰精确,能够感受到球确实是朝着自己所预期的方向飞去的,因而AERO POWER PRO S具有较好的控球属性,这其中当然也就包含平高球,在把握好拍面击球时的角度之后,打出的平高球兼有球速和准确的方向,不论是速度威胁还是落点把控都尤为出色。
根据笔者的体会,当击球点位于拍框中部偏上的甜区位置时,击球的聚力感最强,此时所打出的球极具爆发力和球速,更有威胁,在刚换到AERO POWER PRO S进行实战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以找到最佳的击球点。
基于在平高球上的体验,在使用AERO POWER PRO S杀球时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它具有出球快、落点精准的优势,在球速和准确度方面都有较高的上限。
全力重杀时,AERO POWER PRO S较硬的中杆和刚性十足的拍框能够充分承载使用者打出的爆发力,将其转化为球速,击球感扎实,丝毫没有“木”或者卸力感,出几分力就有几分球速,爆发力出色的球友能够获得高回报,杀出的球迅捷有力,很有威胁;但力量一般的球友由于难以打出充分的中杆形变,可能就会感觉到力的传导不够充分,重杀效果也就打了折扣。
除了重杀以外,点杀、突击等更讲求速度的进攻手段和技术更是AERO POWER PRO S所擅长的。较快的挥速让AERO POWER PRO S显得灵活,出手什么迅速且对手臂和手腕的负荷小,令使用者可以较为轻松地打出点啥和突击。
同样地,AERO POWER PRO S也非常适合进行连续的后场进攻,不仅在击球后回弹迅速,出手快和方向准的特点也使其尤为适合依靠节奏和落点压制对手的打法。
吊球
AERO POWER PRO S在吊球方面打感清晰,因此在劈吊这样的技术上能够实现较快的出手,从而转化为球速、压缩对手反应时间。不过AERO POWER PRO S的头重感不明显,劈吊的角度还需要使用者自行把控和调节,这对于技术的熟练程度有一定要求。
在实战中的被动球方面,如果要在较低、较后的击球点回击后场,包括正手底线被动回后场、反手后场高远球等等,由于发力空间较小,AERO POWER PRO S又比较硬,需要较强的爆发力才能在瞬间打出足够的形变,难度比主动情况下更大,如果力量不足或者发力技巧尚不成熟,极有可能出现回球不到位的情况,导致难以摆脱被动。因此要完全驾驭AERO POWER PRO S是有难度的。
而在过渡网前时,和劈吊的感觉类似,因为AERO POWER PRO S的击球反馈比较清晰,在打远网时比较容易打出球速。不过击球点偏低的情况下过网的质量还需更好的把控。
抽挡
硬弹的中杆使击球反馈直接,出球干脆;刚性强的拍框令出球方向精准,破风框型又具有较快的挥速,综合体验下,AERO POWER PRO S基本具备了中前场平抽档对抗所需的有利条件,出球扎实有力,不过出球方向大把控更依赖使用者自身的技术功底。
而到了中后场,在大力抽球过渡时,AERO POWER PRO S的穿透力强,和突击有些类似,易打出球速,过网平而犀利。
当对抗节奏较快时,AERO POWER PRO S回弹迅速的中杆保证了连贯的速度,但由于3U的重量和高平衡点带来的头重感会在下手回球时体现出来,在被动回抽时有一定门槛。
使用AERO POWER PRO S在进行网前推挑时,出球干脆,指向性优秀,建立在技术过关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上限,出球既有球速,落点也很精确。但刚性强的拍框容错率也比较低,稍有偏差就容易出现失误,这再次提出了对使用者的门槛。
搓、放、勾
在网前搓、放、勾等小技术上,更依赖使用者自身的技术熟练度,AERO POWER PRO S有一定分量的拍头有利于形成动作的稳定性,在训练中稍加适应即不难驾驭。
综合评价
在进攻型球拍种类繁多的当下,AERO POWER PRO S可以说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路线,从装甲风的外观设计,到高刚性的框型以及强硬且蕴含爆发力的中杆设定,AERO POWER PRO S在彰显品牌特色的同时,也很好地诠释了作为一支凌厉的进攻利器的破防之道。
总的来说,AERO POWER PRO S挥重适中,较快的挥速保证了球拍的灵活性,在进攻出手方面占得先机,而从头到尾贯彻于拍框和中杆的“硬弹”则提供干脆有力的强劲击球反馈,带来极具穿透力的进攻威胁,适合爱好后场进攻、以连续进攻见长,同时又希望兼顾中前场平抽挡快节奏对抗的双打球友,以及擅长速度和连贯的单打进攻型球友。不过,硬派的设计和出球特点也相应地意味着较高的上手门槛,要求使用者的发力技巧有一定水平,爆发力也已到达一定的层次,才能够发挥出这支球拍最大的威力。
刚燃出动,闪击球场,如一击破甲的迅光一般,闪烁着进攻的魅力,这就是AERO POWER PR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