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对于更广大的球友来说,竞技用球的构造从天然毛片过渡到人造纤维是很难接受的。 一方面,目前无论从材料结构还是材料材质上都确实还没有能完全仿生出飞羽的产品出来,以至于人造球的飞行跟鹅毛球相比一直有着可以被感知的差异,导致打不习惯;另一方面,人造球的生态位此前一直都是面向非核心用户的耐用向出品,其作用是代替低级别羽毛球在户外娱乐中的消耗,其产品形象面临这转型上的困难。 但我相信,再难接受的质感都来得比高费用要好接受,大家应该已经能切实感受到球费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了。去年国际羽联对减少羽毛球消耗的绿色号召是有益的,但面对人造羽毛球较大的研发难度和不确定的市场前景,蓝厂还是迈出了让我敬佩的一步。 从表面的单个参数看,其在重量和尺寸上与同样出自蓝厂的鹅毛球没有显著差异。从构造上看,在毛片(纤维片)的排列上,天然毛的部分重叠式排列被人造毛的头尾连接所取代。从材质上看,与此前主流的以尼龙为材质大相径庭,毛杆采用了如名字提到的碳纤维作为支撑,而仿生毛则通过发泡聚乙烯构成。至少这样看上去,NCS确实比此前所有的同类产品都来得更加符合人们对“羽毛球”的认知。 老实说,NCS并不便宜,综合来看其单个的价格与蓝厂自家最热销的鹅毛球相比并没有优势。NCS的产量不高,未能将研发和材料的成本通过边际效应给完全摊薄,这一点确实掣肘于市场的接纳程度以及后续的销量了。 我想把NCS的飞行放在首先要讨论的环节。人造球自己还有比较迫切的任务需要厂家弄明白的,就是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它究竟要对标到哪一个级别的用球会比较容易开拓出市场?这个,主要就通过考察NCS的飞行质量来判断了。 而NCS推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相信大家也能看到过不少,而其中也有不少使用分享提到这款球的飞行不太好,而笔者想在这里细分一下,从速度和轨迹稳定性两维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没错,NCS的球速是来得比同速的天然毛球略快一点,在实际试用过程中笔者和球友都需要适应一下,尤其是在高弧度的出球中,同等发力时NCS更容易冲出界。不过相比一些低级别的用球,没有太明显的“炮弹”感,仍然在笔者的可接受范围内。从主观感觉上看,飞行表现比金黄1号略好,我相信厂家也是以这个级别的用球作为对标的。 尽管其所对标的产品只是普通的俱乐部用球,但在飞行轨迹的稳定性方面,我会给一颗完好的NCS给出满分评价,多次出手中的落点相对可控,而且做工也比很多天然球稳定,在室内环境下没有一颗发生轴向偏转的现象,球头的指向性也达到了良好的水平。而且人造球的发泡材料具有疏水结构,这也意味着不同湿度、温度环境中球的飞行速度更加稳定,不会因为毛片吸水变重导致不同季节中的球速变化,也不再需要应对不同的天气而准备不同速度的球了。 然后当然要考察NCS的耐打,毕竟这是人造羽毛球除环保因素以为最突出的优势,但说白了其实是对其经济性的考量。如果一个5元的球只能打一局,未见得不比一个20元能打3局球显得“耐打”。在人造球中,要“耐”的不是球本身,而是使用者的钱包。换而言之,耐打是应该更换成经济性来考虑。 回到NCS本身,在热身时,长时间的高远球、平抽档和网口小球搓放训练基本上不会对球头和发泡片本身产生明显的损耗。而按笔者同级别强度的对抗来说,一个NCS平均也就能撑两局男单或者男双。这么看起来,其与目前市面上的俱乐部用球间存在一定优势优势。 但我们还需要考虑更普遍的情况,也就是对于未经专门训练的羽球活动爱好者来说,其拍面直接击打到毛片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这时对毛片的强度会提出特殊要求。跟天然毛片相比,虽然人造毛片受击打后断裂的阈值比普通毛片更高,但普通毛片存在这“折而不断”的优势,在纤毛完全剥脱以前“吹吹还能用”的优势可谓是在户外娱乐中占尽了优势,如此一来NCS“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反而成为了劣势。 简单地说,虽然掉第一根毛的时间NCS可以比肩较高级别的鹅毛球,但掉了第一根毛整个球就完全飞不好的情况在所有级别用球中都是可以垫底的。 最后,再简单讲讲关于NCS的击打感,可以肯定的是它在击球瞬间产生的反馈来得比天然球更强烈一点,体感更重,发力的感觉不一样。跟球速一样,它的表现在我可以接纳的范围内,其实从中还挺能获得击球的纯粹快感的。 毛片涨价下的背景下,以NCS为首的人造羽毛球仍然有强大的发展潜力,所以跟新能源车一样,毛片短缺肯定是利好人造球的,提早避免原材料被卡而推陈出新放四海之内都是一记妙手。 我十分欣赏NCS这个产品,尽管现在看来它是不会大卖了,但我会愿意给它买单,有时候市场还是要给勇敢的创新兜底的。对比高级别竞技用球,NCS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但将将够用来对抗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胜利。我不建议大家屯,但我很建议大家尤其是具备一定羽球基础的球友买那么一次去尝尝人造球与众不同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