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这是一把曾经的高端,它可以是挑战者系列的旗舰,也可以说是脉动系列的高端,师承Ti99的E titanium和72孔小平头框,具有显著的性能取向和调教特点。
所以,很多对胜利旧球拍有广泛涉猎都同志都叫它小99,但现在的保有量未明、二手流通量极低。挑战者系列两把中端我已经都用过了,现在顶配的两把产品也已经补完。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88.91g,平衡点310mm,中杆长218mm,全长677mm,硬度中高,盒式拍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8磅,穿线24lbs NBG95。
年久失修的它来到手上之后,马上就引起了我的叹息,蓝厂以前的漆水质量难以抵住二十多年的岁月,漆皮有鼓起和剥脱的迹象。但球拍本身的外观设计却如同TI98一样具有一股复古的经典范。拍框上半部是钛科技加持的碳纤维本色,有模拟钛分布的金属质感条纹贴纸;拍框下半部则是暗枣红色,不多见但搭配起来有气质。全拍没有用到多少贴纸,但是层次分明,而且中杆上的所有描述都言简意赅,是一把不多话但信息沟通高效的产品。
装备库中不少球友都说它是继承了重硬特点的一把进攻拍,但笔者上手后并没有发现它在这两方面有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一款普通的3U球拍,也许挥重会高一点,但不极端。在慢节奏的回球中,TI79还相当舒适,没有出现甜区不好把握的情况,同时借力感明显,中杆驱动的感觉清晰,能把回球打出力量感。不过受定位和当时材料的发展所限,又或许是中杆软化,其弹性并没有到达TI98这一级别的表现,能让我产生“这球拍顽强地活到现在”的诧异感。
无论如何,既然定位这样的产品,那么总是纠结它不灵活、挥速不高就没有意思了,哪怕笔者仍旧是在双打对抗中试用的球拍,也不用再针砭它的平抽快挡手感。
在还没有动真格打对抗的时候,球拍的被动球和接杀球表现似乎有点分离。笔者真的认为它最多算一款偏进攻调教的平衡拍,在低手位的接挑、头顶压制的摆脱或者反拍过渡的处理上都有可操作的空间,只是在被打追身或者惯用手一侧的胸位球时不太灵活。但在对手先发制人的接杀中,拍面的响应不够果断,力反馈不太好习惯,借力感觉没那么清晰,容易导致我回顶的弧度不够高,然后留下被对方截击或者跟进的机会。
但球拍的卸力感觉不错,网口的抢搓抢放手感合适,持球感略强,在小球的出球质量上有更加稳定的表现。而且它的长球指向性也不错,拍面抗扭良好,无论是控两底角还是控网,在适应了TI79之后出手都很有信心。
到了后场需要给力输出的场合,TI79的调教肯定不会出现击球发飘、压不住落点的情况,而从爆发力的上限来看,钛科技的加入让能量从拍面传递到球头的过程更加高效,打中甜区时能激发出更多的力反馈,后场重杀的手感并不虚。同时,球拍在进攻中的下限也不低,只要能在挥拍中找到借力的感觉、能拿到高点击球,那么不需要有多好的发力技巧就能打出一拍又一拍堪用的下压球。可以说,这是一把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到大部分杀球需求的球拍,剩下的就交给使用者的力量和体能储备了。
不过对笔者来说,用起来确实不如TI98/99那两位那么愉悦,发力击球的手感相对糊了不少,打不出那种原始粗犷的快感来,中杆的表现成为了一个瓶颈。就这一点上看,其实是还没比得过中端那把720带给我的体验的。
也还是TI70 light可以给到我更丰富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