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自从黄厂下局搅场以来,均衡之刃对底层市场的引起的现象仍然有很长生命力,延宕至今笔者一听到有二线品牌以下的厂出了新款“某某之刃”,那就会自动对标到“轻量化,糖水,99元档次”这几个关键字上来。
薰风吃了这个彩,不过我后来查资料发现,这拍100可只能勉强弄下来,属于高了半个档次的产品。
参数:4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86.94g,平衡点295mm,中杆长217mm,硬度中等,破风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8磅,穿线25磅训练线。
在压缩外观成本的同时保有良好的观感是这个档次的必选项,因为低端产品的颜值是权重更大的一个产品因素。渊虹做得还可以,虽然黑色底漆之上的拍框非对称设计只有几个色块简单如七巧板的拼图分布在上去来提升一点视觉丰富度(甚至没有内部逻辑),但是黑漆水还是用上了带星光效果的材料,让球拍有不摆烂的底气。没有过火,合理好看。
空拍298平衡点不低了,上手有头重感,重量分布更偏向拍头,去底后进一步强化这种调教的感觉。可驱动性上渊虹没有问题,最简单的上手球按照正规动作出球必然能发出中杆的弹性,而且弹性也不低,我想应该接近30T级别的材料了。加上破风框的高挥速,这是一把要素齐全的速度进攻拍。
这样清晰的定位是来得比均衡之刃、永恒之戟这种单纯的平衡拍更加高明的。
球拍的糖分充足,而且下压感明显,是会让我很有欲望打对抗的。出乎我意料的是,渊虹的击球反馈很实,对抗的过程有快感,其本身的出球能给我带来愉悦,我也很愿意用它发力。
它不是那种爆发力惊人的球拍,不过同级别产品的杀球手感或者杀球威力上限恐怕是其他戟刃所比不上的。中杆的材料在中杆被达到最大形变后会迸发出一点韧劲去让拍面上的球射出去。笔者当天居然用它打了两个底线的钉地板,这对于我队友对手的水平已经渊虹自己的定价来说,是非常罕见的。
带了破风框,挥速自然好一点,但相对的抗扭会差一点,所以在高速对抗的双打中会发现自己虽然能跟上场上的移动节奏并调整好重心再击球,但是抢出球的效果没那么好,线路控制不稳,在长球中出手总是会差一点自信。
说起来,戟和刃还有老朋友蓝鸟都是一些盒式框的构造,考虑到破风拍框本身的制作难度和成本就高一点,倒也不必对渊虹苛求什么。
回头想了一下,这可能也是某个商家找薰风做的客制款球拍,像是一把破风框版本的劲松。本家出这种产品让我觉得它是不是也想拼到这个热度已经有所消退的领域中重新厮杀一翻,而这没啥意思。
说回产品本身则有另一番味道,在成本控制如此严格的基础上,明明生产批量无法达到摊薄成本的程度,也还是给出了不一样的高分答案,我觉得这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