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羽在线社区


找回密码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4585|回复: 46

[新手入门] 羽毛球萌新日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使用道具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24-4-24 14:0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入门羽毛球9个月,占据了我多数业余时间,云学习、打野球、跟专业的没法比,但还是有一些心得分享如下。
首先,羽毛球这个运动,是一个尽可能把球打到对面界内且尽可能不让对手接住的游戏,当然介于水平差距和公平性可玩性,可以约定不同的规则,但上述是保证竞争性和有趣性的前提。如果你打球是为了让对方接住,那请立即关闭该文章以免浪费时间。
对球拍的理解其实要深入到基础技术学习的后期,但是打球总得先有个拍,所以就把球拍放在第0节,但是真正的新手,只需要随便一两百买个销量高的正经品牌的就可以。
一方面是理工科出身,另一方面球场经验少,球技最多也就中羽4级,所以对球拍的理解相比技战术的理解要好一点。

0球拍
  •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Badminton Racket Design Parameters》
所谓3分线7分拍90分看人,不无道理。但是90分的人就是你自己,不可能是别人,当然已赢球为唯一目标的话,更多的精力确实应该投在技术上。 问题就是绝大多数人打球的目标不是成为下一个林丹,甚至超越林丹。那么在《打球就是给对面喂球》和《超越林丹》之间,每个人对技术追求的程度不同,人生只有几十年,适可而止,还是为了活一个开心,so,如果研究球拍也是一个人的兴趣点的话,何乐不为,但是为了虚荣的话,还是适可而止,不过话说回来,为了赢球不也是虚荣吗,如果没有人,赢球给谁看呢,赢谁呢?这就是哲学问题了。 目前对我来讲,可能中羽6级左右会是我对羽毛球技术失去兴趣的节点,对我来说那时的投入产出比不如我探索这世界的其他领域有意思。
选择球拍(Badminton rackets)还是比较关键,但是比如初学者只要选个大牌子百元左右的碳素拍就基本没啥区别,但是随着技术提升,球拍各个参数的重要性也开始显现,下面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讲。
0.1 重量&手柄
这点是最重要的,即使不会打球也能明显判断出区别。
0.2 磅数
磅数(Badminton string tension)是掌握发力技巧后最明显能感受到的(重量之前就选择好差不多的了),磅数及球线的弹性。常见的球拍(线)在22磅到30磅之间,这个区间内,磅数越高弹性越小,球线面越紧绷,同样的力击球后落点越近。 上文对于磅数的理解并不准确,在我看来,即使《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Badminton Racket Design Parameters》3.2.1中研究的磅数与能量损失(COR)之间关系---如果磅数在14到34,能量损失是几乎线性增加----也没有说服力。一方面,磅数与弹性的关系与相对运动速度有关,而绝大多数实验都为了控制变量,对不同磅数采用相同的球速(或者说是挥速+球速)进行对比实验,但正如上述论文3.2.1节最后表示,如果磅数特别低(extremely low),COR会变的特别低,对此的解释就是线床的形变很大,形变产生的能量损失就大,导致无法有效将弹性势能传递给球。问题就在于,变形量和相对速度(准确的讲是球拍击球位置的转动惯量和球的动量的组合效果)有很大关系,若增加相对速度,那么14磅就会变成这个所谓的“extremely low”,其变形量就会“过大”导致能量损失多。 当然,人类的挥速是有极限的,在这种极限下,高磅数(相对高,差不多20磅以上之类的)不会有这种现象,从论文《Perceiving the affordance of string tension for power strokes in badminton: Expertise allows effective use of all string tensions》的Figure 1就能看出来,高磅数还是不会对球速有帮助的。但是由于更“硬”,形变更小,高磅数对球回转角度的控制会更加精准。
0.3 平衡点与挥重
因为握拍都是握在手柄,而拍子可以看作一个杠杆(跷跷板),所以需要维持或者挥动的力量是一个力矩,不仅和拍子的重量有关,还与平衡点的位置(影响杠杆的力臂)有关。 所谓“进攻拍”、“平衡拍”、“控制拍”,主要就是指:平衡点的不同。平衡点高,则拍头“沉”(相对),挥重更大,因为球拍重量不变,但它的力臂长,所以对人的力量要求更高,当然也可以握拍向“上”一点(漏出来多一点)让挥重变小,原因就是增加了人这一端的力臂,所以需要的力量更小。 对于同样质量的拍子(长度也一致),平衡点高低是挥重最直接最关键影响因素,因为所谓挥重,就是转动惯量,当然,准确的讲是某一轴(下面参考文献中Figure1中的Is)的惯性矩,这个转动惯量不同,但都是表达在转动时的惯性。
参考:
  • 《Effects of racket moment of inertia on racket head speed, impact location and shuttlecock speed during the badminton smash》
  •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Badminton Racket Design Parameters》1.5.2节。 有一个观点,去不去底胶对挥重影响较小,是有其道理的(我还没有证明这个问题),但被有些人错误解读为平衡点对挥重影响较小,是不对的。去底胶减小了重量,提升了平衡点,可以理解为,同样的力,质量低了但是速度高了,所以两者变化对动量的影响是相反的。
0.4 中杆弹性
这点也是所谓高端拍和中低端拍的主要区分点,但这个参数对击球的作用上和磅数非常相像,这个弹性要和力量、发力技术、打法等相匹配才行。也是相对的高低(当然是有绝对的高低,但这是指业余选手的标准和职业选手就很不同)。
0.5 框型
这个目前还没有深入研究。
  •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Badminton Racket Design Parameters》第五章《Head Shape Design Analysis of Conceptual Badminton Racket》
0.6 球拍对球速的影响因素
球速是羽毛球基础技术学习的核心追求。要学习握拍、发力主要也是为了能在不同情况下能打出球速(当然,基础之上,就不只有球速,比如发力“前摇动作”的速度甚至比球速更重要,这会在下面章节提及,再比如球路选择等中后期也很重要)。 球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人和拍子。这部分当然是只探讨占比10%的拍子,下文中握拍和挥拍章节是关于人的技术。

我想用两个东西来举例:锤子和苍蝇拍。
  • 锤子。
  • 苍蝇拍。 锤子就是一个头很重(平衡点很高),重量很重,挥重极大,磅数很高,中杆极硬的拍子;苍蝇拍就是一个“破风框”,中杆极软,磅数低,平衡点低,挥重小,但是挥速快的拍子。高手能把锤子当苍蝇拍,但是就代表锤子比苍蝇拍更好吗?但这时业余球员常常犯的错误。
非刚体---波的传递
挥重这个概念下,挥拍出挥速是假设球拍是一个刚体,但事实不是这样,我们挥拍时产生的加速度很大,由于拍头的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拍柄和手没有相对移动,所以使得中杆部位产生了弯曲形变,也就是常说的挥出了中杆形变。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中杆形变是挥拍动作的加速度产生的,而不是速度,这点非常关键。因为较长的“蓄力”时间(挥拍前摇动作)下,打到同样的挥速,这个过程的加速度是较小的(a = ∂v/ ∂t),而加速度的大小更能衡量一个人的力量和发力技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职业男性羽毛球运动员不转身杀或者点杀都能挥出中杆形变,点杀由于蓄力时间小,最终挥速肯定小于大发力动作,但是:一方面他们不转身也依然能在较小幅度最大化的利用身体的发力,比如在头顶区后仰然后“卷腹”,将这个身体的加速度传导到大臂,同时大臂引动幅度更小,但小臂内旋作用不会减弱,在这个较短动作时间内产生的加速度依然巨大,所以就已然能挥出中杆形变。 中杆的形变在击球前(也就是挥拍动作后段),会恢复,也就会将形变积累的弹性势能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在击球前的瞬间再次加速拍头。当然这要求此时手必须要抓紧球拍并保持稳定,否则这个形变恢复是拍柄位移的话,就尴尬了。但一般这不是问题,因为能挥出中杆形变来的球员这种动作细节也都问题不大了。
挥重、磅数和中杆硬度与发力前摇时间的取舍
如果说中杆形变时因为挥拍过程中的加速度决定的,那么拍面的球线对球的弹性势能的积累与释放过程就是挥重决定的。击球瞬间,球的速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0,这个能量会导致拍头的动能衰减,球线的弹性变形势能增加。中杆形变恢复释放弹性势能使拍头动能增加,球线形变恢复释放弹性势能直接作用于羽毛球,使其在极短的时间内转向并加速,最终羽毛球的飞行速度和方向决定了它的落点。 其实还有一点很关键,正如挥拍加速度决定了中杆形变,羽毛球的离开拍面的最终速度也不是决定落点的唯一因素(当然空气阻力,风啥的会影响,我指的是球拍)。也就是这个加速过程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影响的是羽毛球羽毛收紧的程度!这个很少有人讲到,确实也不太好量化分析,我这只是定性分析:
想象两种极端情况:1. 用拍子慢慢的把羽毛球推出去,但是我一直加速,我可以跑到200km/h,然后此时拍面上的羽毛球也是200km/h,此时我突然刹住,羽毛球"自由"落体。2. 林丹不转身正手平高球,他的发力使得球拍在极短时间内挥出中杆形变,转瞬之间羽毛球加速到200km/h,离开拍面“自由”落体。
假设这两种情况球是一样的,离开拍面的起始点和角度相同,林丹这个球要比我飞的远。为什么?羽毛球的羽毛也是有弹性的,而收紧的毛会大大降低撞风面积,从而减少羽毛球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让其飞的平均速度更快,落点更远。而上述第一种情况,羽毛球的球毛几乎不会收紧,应该能想象的出来吧?原因也很简单,羽毛球球毛的收紧是羽毛球的加速度决定的,球毛的惯性(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会倾向于"留在拍面上",而球头加速度越大,球毛就会因为惯性收紧越重,减速效果越小。 所以:所谓重杀和点杀,有人说重杀的重不是快,是错的。这种情况是想表达重杀因为羽毛球停留时间长,所以收紧程度小,初速度更快但是减速较明显。但话说回来,(虽然我没做过对照试验和理论的定量分析),点杀的所谓快,主要还是指蓄力动作小,这个前摇动作的时间差带来的“快”要高于羽毛球毛“收的更紧”带来的“快”。 Anyway,说回本节标题。很多人说合适的磅数或者中杆硬度的拍子,要看你能不能被动回到底线的高远。这个观点不无道理,当然这仅适用于发力技巧已经过了基础阶段的人,还在基础阶段啥磅数也回不到被动高远那就是技术问题还得连技术(我就还到不了这个技术哈哈哈)。这句话的道理就很好的诠释了标题中的取舍:所谓被动,就是留给自己做完整发力动作的时间很少,所以这时候就需要类似不转身动作,甚至更精简的动作,这是肯定不能产生同样的挥重,这时如果是一个磅数低的球线,弹性更大,中杆软的球拍在更小的加速度下积累的弹性势能更大,就可以更容易打出更快的球速。 这就是用锤子很难达到苍蝇,而苍蝇拍也砸不动钉子。但是球拍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取舍。
手胶对重量、手柄和平衡点的影响
  • 如何缠缓震膜,缠几层舒适呢,对手柄粗细影响又如何 手胶尤其是底胶/毛巾胶,对重量和平衡点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个普通手胶重5-6g,就是一个U的重量,买来拍子不去底胶直接缠手胶会使平衡点降低3-5mm,所以想要保证拍子本身重量和平衡点,需要去底。但底胶重8-10g不等,去掉之后会直接降低两个U,当然肯定会上底胶和缓震膜等,这是还是会轻一点。如果觉得轻,可以缠一层电工胶带(不建议,一般4U或5U的球拍都是80g左右,真不轻,觉得轻还是发力技术有问题,挥不出挥速导致需要球拍重量来增加挥重,治标不治本) 去底胶对平衡点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会上移10mm左右,如果就是为了上调平衡点,那就正好可以去底胶,但即使G5的手柄,去了底胶之后还是很细,需要保鲜膜打底之后缠4层缓震膜,否则硌手,手大的还会因为太细磨手。这样再缠手胶会比拍子原本平衡点上移5mm左右。 比如我个人的拍子,5U小铁锤穿线不去底缠手胶平衡点310mm重88g;4U的纳米7sp穿线去底缠4“单”层缓震膜+手胶平衡点310mm重88g。所以,这两个完全不同定位的拍子,因为去不去底变得几乎一致,当然小铁锥中杆还是更软一些。 有人可能会杠就一个手胶哪这么多讲究,或者高手用啥都能打爆你,当然技术更重要。但我要说的是,如果1U-2U的重量感觉不出来,5-10mm的平衡点感觉不出来,那可能技术也不会太高,而且如果这个感觉不出来,那更没必要纠结平衡拍还是进攻拍,4U还是5U甚至3U,因为他们的差距小于去不去底,所以一定也感觉不出来。 By The Way,G6手柄还是不建议去底胶了,直接保鲜膜加手胶,所以相对买平衡点比预期高一点的(一般G6手柄是5U拍子,平衡点再低的话,挥重实在太小无力感太强)
1握拍
握拍角度需要根据击球位置变化的核心逻辑是:在不同的击球位置做击球瞬间的动作,能舒服(能发力)把将拍面与球飞行轨迹垂直。
2挥拍
挥拍的最终目的是保证稳定的前提下获得最大拍面速度;核心就是要将大臂,小臂,球拍挥出鞭子的效果(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线速度依次提升,最终拍面获得极大的速度,从而获得极大球速)  注:实战也不完全是追求拍速球速,比如点杀就是牺牲最大速度,减少了前摇时间,从而压缩了对手的总反应时间,也就是所谓的杀球快杀球重的优缺点。
关于侧身
上述点杀和重杀的原因主要就在于身体介入的程度,不侧身或者半侧身击球的挥速肯定是不如侧身充分的挥速的。但是减少侧身时间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节省有着重要意义,类似点杀和重杀,一是对手来球没有足够的时间侧身,二是即使有充足时间,也可以不侧身提速突击压缩对手的反应时间,虽然球速慢一些,但是节省的总体时间还是显著的! 当然充分侧身转体的重杀和劈吊也是要练习的基本功,这样和不侧身的突击结合才有变速的效果,类比一下:如果只吊球不杀球,那吊球毫无威慑力,只有杀球有威胁,吊球才能骗到对手。
2.1正手后场:
身体带动大臂,大臂带动小臂,击球点在斜上方。
  • 新手在掌握动作后普遍存在击球点偏前偏低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挥拍时机偏晚,这样会导致两个后果:
  • 引拍动作“紧缩”不充分,挥不出速度;
  • 拍子没有到挥速最大时击球,导致最后最关键的小臂内旋发力浪费。
  • 需要改正抡大臂的点:要抬肘;切击球前后不要“掉肘”,大臂带动了小臂之后就停的感觉(也不是完全停住,而是传导到小臂接下来就是小臂内旋手抓紧击球,再小臂顺势外旋卸力)
  • 需要改正不撅手腕的两个点:
  • 正手接杀和被动球过渡斜线(球拍稍微转10度,斜线要多让身位,挥拍后程击球)
  • 后场正手和头顶稍被动时吊球(也就是稍被动的劈吊和滑板,可不转拍,最好转一下拍子,劈吊要转“着”打,不要转正,挥拍前半程击球;滑板不要变拍,要过度转,挥拍后半程击球)
2.2反手过渡
身体侧方握在斜楞,很被动(身体后方)握在侧棱,手臂不要伸直(否则肘会受伤),抬肘引拍,然后类似甩手动作打出“反着”的鞭打效果。 动作的末端击球(这点像反手勾对角)
2.3 搓球
  • 不要用手腕发力
  • 保持拍头下沉
3步伐
要从击球后就有部分回中(不需要完全回中,回中速度也根据当前双方可能的球路有所不同),与此同时观察对手动作。而不是击球后站在原地注视球的轨迹,这时新手常犯的错误。
3.1启动
  • 启动前要脚后跟抬起,脚尖点地
  • 启动要压低重心(扎马步的感觉,但是不至于压低很多,注意度)
  • 启动要双腿向外打开(不能太大或太小)
  • 启动后的一瞬间,想要去的方向相反的那条腿蹬地发力
  • 启动是判断出对面球路的一瞬间,但是可以稍微提前一个0.2s之类的,因为真正判断蹬地发力腿之前还是有比如开,重心压低等前摇动作的。(但是初学者可以不用,容仪分不清主次反而造成提前启动)
  • 可能被杀就平行启动;不可能被杀就前后启动;前后启动还是要比肩略宽
  • 学会在回位过程中启动(直接判断出方向单腿蹬的感觉)
3.2网前步伐
  • 平行启动的话,基本并步;斗网前的前后启动,如果对方回的高质量网前最好用交叉跑;(这点上正反手都是一样)
  • 挡网回位用并步退(节奏快,反应快)
3.3后场步伐
这个分头顶和正手,头顶和反手后场区域一样,但是正手击球,为不被动时的优选
3.3.1后场步伐(正手)
被动
  • 球不过我,并步;
  • 球过我,一定要后交叉;
  • 被动不要转身,来不及。
3.3.2后场步伐(反手)
一般被动是选择,也可在节约体力是不选择头顶而是反手。
  • 这个关键还是要和反手握拍挥拍动作结合,回出反手被动吊球,或者高远。
  • 择机选择退一步再转身还是直接转身。
4练习顺序?
我个人将羽毛球训练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 发力与步伐是基本功,也是极为枯燥的部分。
  • 固定球路训练,主要是提高球感,增强击球落点的稳定与准确性,是较为枯燥的部分。
  • 针对性的动态球路训练与球路组织,这部分和实战紧密结合,不那么枯燥。 本文讲解第二部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前场2. 吊球与杀球3. 吊球和放网结合步伐4. 高远与球速5. 高吊杀的一致性6. 一点四方球7. 针对性球路训练8. 打法战略及动态球路选择
理论上发力正确高远是首要学习的技术动作,但是我的经验来看,业余羽球人尤其是没有很强好胜心的提升技术意图的玩家,几乎做不到,所以不如退而求其次,先练网前,再练吊球,再练杀球,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发力的正确姿势,最终学会高远。但高远很难有止境,及格的高远和高水平的高远差距很大,主要体现在球速和落点上,球速非常快的过顶,然后垂直下落到底线附近,而都不需要很大的力量,类似林丹和李宗伟在2012年奥运会决赛的赛前热身。 第5点和第6点业余羽球人几乎做不到,训练也到不了这一步,所以就不提了,但是要在训练和实战的过程中有一致性和跑四方打四方的意识(也就是“心眼子”)。 “心眼子”针对 处在不同技术阶段的人 是不同的。比如:
1. 对于初学者,基本的跑动意识都没有时,只需要也只能采用“人不在哪就打哪”的策略,比如重复点、停顿等是无效的,因为对面反应不过来反而用不出这种战术。2. 对于被前后左右吊过多次的新手,终于学到了要回中的意识,这时候就可以重复点了,效果极佳,但是停顿肯定无效。
3. 回中就被重复点,不回就被前后左右吊的入门级选手开始练习基本步伐,加上启动步,明白了是自己不够快导致的问题。嘿嘿,这时候降点停顿效果极佳,因为刚明白要快速回位的人,总是会提前启动。
4. 当他苦练出及格的高远球,熟练了步伐,明白了启动的时机,但是还是会经常犯错时,差不多就是中羽3级的选手了。这时候没有一个简单的战术是一定能赢他的了,要在失误率,球速,步伐速度上领先才能轻松击败对方。
5. 失误率,球速,步伐速度都能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基本功的练习收益就要小于球路这种高级技术了,这时候至少也是中羽5级的业余小高手了。

5 高级技术
这种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去网上搜一搜专业教练比如李宇轩、刘辉的视频教程/直播切片,我自己还不怎么会呢。
5.1观察站位与站位选择
5.2 降点停顿
5.3 过渡远网或中路
这可以极大限制对手网前进行降点停顿。 要加力加快点球速,不用追求那么贴网。过渡中路远网可以限制对手的回球角度,让自己的场地“变小”,减少体能消耗,慢慢寻求得分机会。 这个和四方球的拉吊打法是矛盾的,但这不是全场贯彻的打法,就类似劈吊和平高,只用一种没有效果,要结合对手习惯,交替使用才有效。当对手站位出现明显侧重点时,下一拍可以打其转身点的拉吊球;而对手回位很快,自己容易吃停顿二次启动、体能下降等情况,可以采用过渡远网或中路。
6 分解球路
对手在不同位置,面对不同落点的球,所能回球的选择和路线是有所不同的,这些选择对自己的威胁等级也不同,所以实战中的站位不会是绝对回中,也不是只简单的分为平行启动和前后启动两种。这一章节就一些常见的球路,分析得到一些针对性的方案,然后再训练成肌肉记忆。
7 关于规则
我作为菜鸡到球馆里去,当然碰见过耐心的高手,明明可以一拍杀死我却吊着我(狗头),甚至还会指导我一些动作。但也碰见过很多球品垃圾的高手,当然只是相对当时的我是高手。羽毛球的官方规则我觉得也有很多问题,而业余选手的小伙伴之间,完全可以在尽可能公平的情况下,制定属于他们自己的规则。比如我们之前水平很差时,双打前三拍很大概率会结束,导致没有多拍的爽快体验等等,我分享下我制定的属于我们小伙伴的规则(虽然执行起来也不是很严格):
DIY羽球规则
version:Beta1.0
  • 没有提及且与下述规则不冲突的规则,以世界羽联规则为准。
一、分制
  • 比分暂定为15分制一局定胜负,对局双方同意后可将本局改为11分制,所有在场队员多数同意后可将下一轮对局做出调整,比如改为21分制或11分制3局2胜等
  • 每球得分制:每回合中,取胜的一方加1分
  • . 当双方均为10/14/20分时,领先对方2分的一方赢得该局比赛
  • 当双方均为29分时,先取得30分的一方赢得该局比赛
  • 每局可经过赛前讨论双方同意后将前3分视为热身球不计分
  • 当领先的一方达到6/8/11分时场上队员有提出即可换边(赛前可提前约定)
  • 连赢三场的队伍,在赢下第三场后仍被判为输而下场,且该队伍可被在场人员讨论后拆分。(目的是为保证游戏平衡)
二、边界
  • 比赛尽量为双打(非硬性要求,人数过多导致有人体验太差待机)
  • 暂定单打和双打队伍为单打界,三人及以上组队时则为双打界(鉴于大家运动能力和游戏体验)
  • 关于是否出界(或是否过网)的争议球,经过讨论后可不计分(以裁判和比赛双方多数同意的结果为准)
  • 每人每局允许一次过网击球或球落地前碰网不计分,本局之后再出现对面加一分 注:上图左侧为发球有效区,右侧为除发球外有效区;
三、发接发
  • 发球时击球高度不得高于中网(放宽了,主要目的为防止抛球直接“扣杀”)
  • 发球需要发到对角框内,无需按照比分限制到左或右
  • 按照总分偶数换发,最后打平时每队发一个就换。但对局双方若同意,则可无视该换发顺序规则。(不按照国际羽联,而是类似乒乓球换发规则,即每队发俩换)
  • 发球与对面接发球的队员只能在发球前指定其中一位,另外队员接球按照接发失误处理
  • 每队每球允许一次发球或接发失误不计分,连续失误两次对面加一分
  • 鉴于大家发球能力欠缺,增加一个暂行规则:每局双方都被允许一次申辩“对面发球直接扣杀”不计分的机会。是否为发球直接扣杀,根据接发难度,球速等由比赛双方和裁判多数同意为准。该暂行规则较为影响游戏公平需尽快取消,愿大家发球质量节节高。


原创文章,最初发自本人公众号:OnlineThoughts
本帖最后由 旭!堡!包! 于 2024-4-24 14:10 编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6 赞一个赞一个25
2
发表于 2024-4-24 14:17:16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不愧是理工科出身,上纲上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4-4-24 14:52:52 | 只看该作者
liangzi417 发表于 2024-4-24 14:17
不愧是理工科出身,上纲上线

啊哈哈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4-4-24 18:43:50 | 只看该作者
平衡点和挥重倒是没有直接关系,只是都受质量分布的影响
转动惯量这东西还跟转轴挂钩,而平衡点就是重心在哪的指标,转轴不管在哪他重心不会变的
所以可以通过调教达成平衡点不变但是挥重乱变或者相反的效果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4-4-24 21:09:32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盗香 发表于 2024-04-24 18:43
平衡点和挥重倒是没有直接关系,只是都受质量分布的影响
转动惯量这东西还跟转轴挂钩,而平衡点就是重心在哪的指标,转轴不管在哪他重心不会变的
所以可以通过调教达成平衡点不变但是挥重乱变或者相反的效果

转轴就是握拍的支点,肯定是假设这个不变才将惯性矩定义为球拍的挥重。
对于重量和长度一样的球拍,持拍人握点不变,平衡点越高挥重越大,也就是相对握拍支点的惯性矩越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4-25 00:42:03 | 只看该作者
旭!堡!包! 发表于 2024-4-24 21:09
转轴就是握拍的支点,肯定是假设这个不变才将惯性矩定义为球拍的挥重。
对于重量和长度一样的球拍,持拍 ...

质量分布变化&长度变化→平衡点变化质量分布变化&不同转轴选取&质量变化→挥重变化
你限定质量、长度、转轴都不变那当然是平衡点越高挥重越大,但这叫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说平衡点变化是挥重变化的直接因素其实不恰当

而且后文还得探讨握把位置、去不去底胶的影响呢,那转轴、质量是会变的,平衡点越高挥重越大这句话没法直接套了
另外一点,去不去底胶对挥重影响较小这个观点应该是源于底胶缠的位置基本就在轴心,质量占比也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4-25 08:02:10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一小半,发现还有一大半,没耐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4-25 09:08:02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竟然看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4-25 10:17:01 | 只看该作者
像是一板一眼的课件教学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4-25 10:57:1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哈哈哈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5 10:58:39 | 只看该作者
盗香 发表于 2024-4-25 00:42
质量分布变化&长度变化→平衡点变化质量分布变化&不同转轴选取&质量变化→挥重变化
你限定质量、长度、 ...

对,文中确实没有很详细地说明前提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5 10:59:39 | 只看该作者
空拍能手 发表于 2024-4-25 08:02
看了一小半,发现还有一大半,没耐心了

感兴趣就看,不感兴趣没必要在意这种细节,玩的开心就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4-25 11:00:42 | 只看该作者
LuckyShX 发表于 2024-4-25 10:17
像是一板一眼的课件教学

确实有点,其实是我在学习羽毛球过程中的笔记,不知不觉写了不少就发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4-25 11:28:25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是好学精神,但真没法去鼓励和肯定。用码字写论文的时间去球场琢磨练习基础技术才不至于“人在家中躺,球技心中涨”。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4-25 12:25:20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开篇就把我震住了,野球9个月就达到了4级水平,恐怖如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4-25 13:58:51 | 只看该作者
就目前部分来看写的不错,小节内的逻辑没问题,大框架组织逻辑需要再捋一下,注意标题序号这些小格式问题。尽快修改完发给……,咳咳。【doge】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4-25 14:03:22 | 只看该作者
草船借贱 发表于 2024-4-25 11:28
虽然是好学精神,但真没法去鼓励和肯定。用码字写论文的时间去球场琢磨练习基础技术才不至于“人在家中躺, ...

预习、学习、思考、实操、复盘。缺一不可。甚至就贴主发这篇帖子而言,除了是复盘梳理已了解的羽球知识外,也是在费曼学习法中的复述过程。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贴主在充分分析自己知识架构的基础上去打球,肯定是能更有目的地完成练习的。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4-25 15:55:49 | 只看该作者
9个月4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5 22:56:20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可能不太到四级?反手高远还不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4-25 23:31:41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9个月如果能到4级 那总结贴应该都是精华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小黑屋|手机APP|商务联系|招聘信息|中羽在线 ( 闽ICP备19012345号-2 | 经营许可证 闽B2-20200611 )

GMT+8, 2024-5-21 06:58 , Processed in 0.075568 second(s), Total 10, Slave 10 queries ,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