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羽在线社区


找回密码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13988|回复: 9

凌锋引擎,疾驰耀影——李宁锋影900(BLADEX 900)NEW综合评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使用道具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03:11: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每当看到赛车在赛道上飞速驰骋的时候,总是令人不由心驰神往,那破风疾驰的畅快淋漓、梦幻时速带来的震撼享受,是那样令人憧憬和着迷。羽毛球亦是一项崇尚速度的运动,突破400km/h、超越F1赛车最高时速的极致杀球、犹如电光火石般的迅猛抽挡、脚踩风火轮一般的高速移动和对抗,同样是每个羽球人心中的梦幻时速。在球拍领域,向着更高速发起挑战与探索的浪潮也不断掀起。而锋影900(BLADEX 900)NEW的出现,出色地将两种运动的元素融合在了一起。


之所以称之为“NEW”,是因为它是锋影系列在“900”这个象征巅峰的数字上所衍生出的第三个、也是最新的型号。此前,锋影900日/月MAX同步于2023年初面世,时隔一年多之后,锋影900 NEW以全新的姿态、承载着全新的期待,震撼降临!2024年4月底,随着汤尤杯在成都开赛,锋影900 NEW也在现场的李宁店铺迎来首发。


而其实早在今年3月,张楠斯里坎特就已经将锋影900 NEW带上了男双和男单的国际赛场。


被冠以“速度之巅”称号的锋影900 NEW究竟有怎样的表现,又是如何展现它引以为傲的速度属性的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文来一起探索。


外观赏析

锋影900 NEW是锋影系列中首款外观大面积采用荧光莓红这样高饱和度明亮色系的球拍,这使得球拍整体颇具辨识度,第一眼就能抓人眼球。


哑光黑色搭配亮眼的莓红,强烈对比之下也将球拍上的每一处涂装细节都鲜明地展现了出来,初看极具视觉冲击力,细细品鉴又耐人寻味。


锋影900 NEW的拍框采用非对称的涂装设计,在此前所有型号均为对称涂装的锋影系列中可谓是独树一帜,或许这就是彰显其“NEW”身份的第一步。


莓红色和黑色相互穿插、交融,黑色部分上紫色、银灰色和水蓝色的修饰增添了色彩的丰富程度,而金色的亮面水标夹杂其中,明暗交错,冷暖色调的叠层搭配一展斑斓之美,将活力与动感具像化。


拍框上的图案设计以凌厉的箭头或刀片状为主,层层叠叠,万刃齐发,犹如进击的风暴一般威势十足。


同时,所有的图案皆是沿着同一时针方向排列,犹如环绕拍面中心刮起的飓风,正以势不可挡之势,迅速席卷着周围的一切。


根据李宁官方的介绍,锋影900 NEW的涂装设计参考了跑车,以其行驶中高速旋转的车毂为设计灵感。而这炫目的荧光莓红色也确实不难让人联想到赛道上飞驰而过的那一道迅光,散发着活力,又给人以一种凌厉的速度感,尽显破风疾驰的放纵与不羁。


拍框侧面3点(9点)稍偏下位置的一抹荧光黄绿,如同车毂上的刹车卡钳,点睛之笔展现不对称之美。


此外在拍框一侧大约4点至5点(7点至8点)的位置,古铜色的字样在两面分别标出了锋影系列名称“BLADEX”和“900”,彰显球拍的身份。


其中“900”的字体也加入了一些独有元素,第二个“0”尾端的一抹拉长,搭配周围些许银灰色点缀,突出视觉上的动感和速度感。


古铜色的字体表面有着磨砂般的光泽,金属质感满满,有种古典般的奢华。


锋影900 NEW的黑色漆水表面为哑光材质,低调朴实,而莓红色部分则做了更精致的处理,表面在光照下闪烁着的星星点点让其更具质感。


锋影900 NEW的中杆上半部分直至连接三通处为黑色,下半部分直至锥盖则为莓红色,中间部分和拍框一样采用以紫色、银灰色、水蓝色图案以及金色的亮面水标组成的图案作为过渡,就像利如刀刃的疾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扫而过。


型号名称“BLADEX 900”以金色字印于中杆一侧的莓红色部分之上,颜色搭配乍一看不算非常醒目,但整体打量之下和拍框以及中杆上半部分的金色水标装饰相呼应,显得恰到好处,就像不羁的自由中蕴藏着的那一份雅致。


总的来说,相较于锋影900日/月MAX那种偏向于沉稳华贵的气质,锋影900 NEW多了一分放纵与激情,这是对速度的全新诠释,预示着一股新的强劲风暴将要席卷球场。


参数分析

笔者手中的这支锋影900 NEW的规格为4U/G6,空拍带底胶时重量约为82.69g,平衡点约为301mm。


空拍去底胶后重约75.93g,平衡点约为320mm。

上线(李宁L67线,26磅)和手胶(缓震膜+李宁GP1000手胶)后,总重量约87.38g,平衡点约306mm。

实测下,锋影900 NEW的拍身总长约为674mm,其中,拍框长度约248mm,中杆(锥盖顶部至T头两侧最下方线孔处)长度约212mm,手柄(底盖至锥盖顶部)则约为214mm。


以直系前辈锋影900日MAX作为对比对象,经过比较可以发现,锋影900 NEW的拍框相较于锋影900日MAX要短5mm左右,而二者的宽度则保持了一致,拍框形状也基本相同。这说明锋影900 NEW通过减小纵向上的长度来缩小了拍框的面积,而相应地其甜区面积在纵向上也会有所缩小。


锋影900 NEW和锋影900日MAX均为10mm加长,实测球拍总长基本一致,均为674mm左右,因而在二者拍框这大约5mm的长度差中,除了锋影900 NEW的中杆比锋影900日MAX长出的1mm以外,其余部分都补在了锋影900 NEW的手柄上。也就是说,锋影900 NEW采用的是长手柄的设计,这有利于握拍时上下调整握持的位置,以实现在实战中更为灵活的调整,尤其适用于双打里后场和中前场之间的切换,这也非常符合其作为速度型球拍的定位和使用需求。


在框型方面,尽管拍框上同样有“SHARP WIND”破风框型的标注,但是锋影900 NEW可以说和前辈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


此前,包括锋影700、锋影800以及锋影900日/月MAX在内的所有锋影系列球拍都采用的是兼顾稳定的流体破风框型,而锋影900 NEW则采用的是全新的框型设计,全拍更偏破风,拍框的脊偏向外侧,此外拍框侧面的宽度明显较宽,这样的设计有些像NF-700和NF-800 PRO。以NF-800 PRO为例作比较,可以看到两支球拍有着类似的宽幅拍框设计。


但不同的是,锋影900 NEW在拍框的下半部分,即3点、9点位置以下直到三通处,在拍框内侧正反两面均采用了一道浅凹槽,和风刃系列的立体风刃框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设计在通过改变结构来降低挥拍风阻的同时,也大幅提升拍框下半部分的抗扭强度。


经过实测,锋影900 NEW拍框底部(靠近T头处)宽度约为12.71mm,厚度约为7.43mm。


拍框两侧(3点、9点钟方向)宽度则约为12.13mm,厚度约为6.30mm。


拍框顶部宽度约为12.17mm,厚度约为6.22mm。


比较拍框各部分的侧面宽度,锋影900 NEW都要比锋影900日MAX更宽,但与此同时厚度都要更薄,因而能够降低风阻、获得更快的挥速。


另外,锋影900 NEW拍框外侧的线槽也做了调整。锋影900日MAX采用的是半线槽的设计,线槽起始位置大致在侧面3点和4点之间、8点和9点之间,而锋影900 NEW则采用了几乎全线槽的设计,除T头两侧各两个二连钉以外,拍框其他部分均有线槽,这进一步减小了拍框的迎风面积、提高挥速,另一方面提升了拍框整体的抗扭。


锋影900 NEW采用76孔穿线模式,和锋影900日MAX相同。


锋影900 NEW搭载了“6.8mm HARD FLEXIBLE SHAFT”灵控速弹中杆,实际测量得中杆外径(测量点位于中杆中点处)约为7.09mm。


相比于锋影900日/月MAX的6.6mm中杆,锋影900 NEW的中杆调得更粗,以获得更佳的稳定性和抗扭。


锋影900 NEW的拍框和中杆均采用了TB-NANO(超导纳米)+M46碳纤维+ULTRA CARBON(UC碳纤维)的搭配,这一配置和锋影900日/月MAX是一致的。


“TB-NANO”超导纳米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球拍上的成熟材料技术,凭借碳纤维与树脂更为紧密的结合,提升球拍的弹性以及耐用度。而“ULTRA CARBON”即UC碳纤维拥有很高的强度与刚性,提升拍框的抗扭以保证出球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锋影900 NEW还搭载了“ACCELE TECH”飞电加速系统,高模量、高弹性的碳纤维材料带来了出色的弹性,提升出球速度。


同时,“HDF SHOCK ABSORPTION SYSTEM”高密度复合减震系统的引入,以高密度减震材料提升锋影900 NEW的吸震效果,同时优化其回弹性能,让击球时的力传导更为直接。


锋影900 NEW采用了和锋影900日/月MAX类似的低风阻锥盖,不同的是其四角处各有一道凹槽,显得更有棱角一些。


4U的锋影900 NEW质保磅数为至高30磅(3U则为31磅),和锋影900日/月MAX相同。


总的来说,锋影900 NEW从拍框结构到整体参数,较之于锋影900日MAX都有极大的变化,可以说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思路和风格。这种在原有型号的基础之上进行参数的大幅调整的设计方案,相比锋影800 NEW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它将带来的打感体验也是全新的。


实战体验

锋影900 NEW虽然在重量和平衡点数据方面和锋影900日MAX相差无几,但由于拍框和中杆总长有区别,再加上框型所带来的挥速差异,在挥动时给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锋影900 NEW的挥重比锋影900日MAX小,显得更为轻盈灵活,同时,在后场大发力回球时其头重感并不像锋影900日MAX那么明显,拍头没有显著的借力感,这也就决定了要想打出足够的球速和回球质量,需要使用者更多的主动发力。


第二点要谈到的是击球硬度和弹性反馈。锋影900 NEW采用的是6.8mm中杆,比锋影900日MAX略粗,在材料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击球时所反馈给使用者的硬度更高。另外,虽然仅论中杆长度,锋影900 NEW和锋影900日MAX的差距不大,但是由于中杆和拍框整体可弯曲部分的总长由于手柄的加长而有所缩短,以及拍框和三通处抗扭的加强,导致锋影900 NEW整体的击球硬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当使用者的握持位置比较靠近锥盖时,相较于锋影900日MAX要提升了一档。因此首先不可否认的是锋影900 NEW具有一定的上手门槛,相比锋影900日MAX需要更好的发力技巧以及更强的爆发力去驾驭。


不过,得益于中杆出色的弹性反馈,对于大部分有一定发力基础的球友来说,要通过主动的发力激发出锋影900 NEW中杆的弹性和爆发力并不算难事,相比锋影800、ARS-90K、JS-10、ARS-HS PLUS等以高硬度著称的球拍,要明显更易于驱动。


其次,关于锋影900 NEW的甜区位置也值得讨论。如果握持的位置和锋影900日MAX基本一致的话,二者在击球时感受到的甜区位置也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对于像笔者这样习惯于握在拍柄末端的球友来说,在后场高远球、杀球这样的大发力击球、以及吊球上,不需要特别地去适应拍面和甜区的变化。


不过到了双打中前场的环节,在稍微向上调整了握拍的位置之后,对于甜区的位置还是需要一定的适应的,这不仅仅是甜区大小和位置的原因,在中前场抽挡、封网、推压的过程中,锋影900 NEW更快的挥速也是改变了其击球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从锋影900日MAX更换为锋影900 NEW的时候,明显感觉后者挥动起来更为轻盈,有处理一些球的时候如果依然采用同样的挥拍和发力节奏,容易出现打框或者击球点靠上而导致击球感不扎实的情况,需要磨合。


高远球

基于以上对锋影900 NEW打感的初步分析,可以得知它是一支对使用者的发力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打感偏硬弹的球拍。到了实战中,首先以高远球为例,锋影900 NEW在大发力挥拍时拍头惯性不明显,而且中杆与拍框都偏硬,需要在击球时小臂和手腕施加更多的发力来打出足够的形变和鞭甩效果,以实现到位的高质量回球。


被动情况下也是如此,锋影900 NEW相比锋影900日MAX更难打出形变,因此在被动摆脱时的表现不如后者来得轻松,尤其是选择回后场时,要想把球回得很到位,对使用者的发力要求非常高。





平高球

锋影900 NEW拥有更小的拍面,同时拍框结构带来了更好的抗扭,在击球反馈更为干脆、硬直的同时,也获得了更佳的聚力感,在击中甜区的情况下,出球干净利落,球速快,几乎感受不到线床对球的包裹感,因此颇为考验使用者自身技术的熟练程度和控球的精准度,而不像锋影900月MAX那样保留一定的持球感以便更好地控球,锋影900 NEW更讲求触球瞬间对方向、角度的把控,这直接影响到出球的弧度与落点。尤其是在单打控球方面,既有着打出更快球速的可能,也有出现偏差的风险,可谓高上限和高门槛并存。



杀球

由于拍头没有借力感,在后场重杀时,锋影900 NEW很难借到拍头惯性带来的力量,再加上中杆较高的硬度,因此要获得足够的下压感,打出足够的形变,就需要使用者更多的主动发力,并且击球时要多向前给一些力以保证足够尖锐的下压角度,这和容易借到拍头的力并打出鞭甩的锋影900日MAX是截然不同的,后者更大的挥重以及略软的中杆保证了重杀的下限,而锋影900 NEW则基本上可以说是出几分力就有几分的回报。



而对于实战中更常用的突击和点杀,首先锋影900 NEW挥动轻快,非常灵活,因而可以实现很快的出手,在实战中抓机会时令人更加自信。其次,锋影900 NEW的硬弹中杆能够更好地匹配集中发力,让力量集中于一点迸发出去,而不会卸力造成浪费。







在点杀时,锋影900 NEW给人的震手的感觉非常轻微,而且击球后制动时拍头惯性小,不会给小臂和手腕带来负担。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锋影900 NEW的中杆硬弹,要在点杀这样的瞬间发力中打出爆发力,需要较强的力量,否则虽然可以将球点下去,但是威胁相比预期会打折扣。







此外,在使用锋影900 NEW进行后场连续的进攻时,轻盈迅捷的同时中杆回弹也快,具备较强的持续输出能力。





抽球

在使用锋影900 NEW进行中后场的连贯时,和连续的杀球同理,出球干脆,直截了当,中杆回弹快,连续抽压之间不拖沓,在主动球的连贯上可圈可点。







在拿到上手抽压的击球点时,锋影900 NEW虽然不像锋影900日MAX那样更显势大力沉,但是胜在出球更干脆,因此相比前者那样有一个短暂蓄力迸发过程的击球反馈,锋影900 NEW的出球显得更有“穿透力”,出手更快。



到了前场,拥有超快挥速以及出色拍框抗扭的锋影900 NEW在封网等主动情况下可谓是如鱼得水,在网前基本是意识到了球拍也会到,完全不会由于回弹慢或者拍头惯性的问题而在快节奏对抗中拖后腿,论这方面的表现要优于锋影900日MAX。









另外,在被动的下手抽球、防守时,锋影900 NEW轻盈灵活的特点让使用者能够更快、更从容地应对来球,从而给回抽或者变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回抽的过程中,锋影900 NEW出色的中杆弹性能够让人在发不大的力的情况下借力将球弹射出去,击中甜区的情况下回球非常轻松。但由于拍面偏小,再加上较宽的拍框,一旦击球点有所偏离,打框或者降低回球质量、回球力度不足的现象会更明显。



吊球

说到考验使用者对拍面触球力度把控的轻吊,几乎没有持球感的锋影900 NEW很难在控球上给予加成,高质量的出球更依赖使用者自身细腻的稳定的技术。而对于有着干脆而清晰击球反馈的锋影900 NEW而言,更能与之匹配的是劈吊这样更注重球速的技术,出手快、球速快,在凭借动作一致性结合平高和杀球时也颇具威胁。



除了主动情况下作为进攻手段的劈吊以外,被动或者相持状态下的过渡网前也是类似,使用锋影900 NEW发力打远网时更显得心应手,不论是直线还是斜线,清晰的反馈带来的是清晰的出球线路,既有球速又有线路变化的情况下,避免令对手轻易抓到机会。





推挑

硬弹的中杆在推挑这样的小发力技术上都有着一定的优势,锋影900 NEW也不例外,出球干脆,反馈清晰,出手迅速,在停顿后即使留给发力的空间很小,也能凭借手指手腕瞬间的一“弹”把球快速地推到底线去,因此在网前拿到高点时有很多变化的余地。





不过由于中杆有着短发力时弹性出色的特点,在实际训练中笔者发现使用锋影900 NEW时落点界外的概率要稍高,直接对比对象就是锋影900日MAX。尝试分析的话,笔者认为部分原因来自于锋影900 NEW和锋影900日MAX不同的中杆特性,后者的弹性更显著地体现在大发力时,小发力技术上则要稳定一些。不过这种差异是可以通过调整和练习去适应的。



搓放及勾球

正如上文说到的停顿推球那样,在拿到网前高点并有着较好的架拍一致性的话,使用锋影900 NEW做出搓放或者勾对角的变化自然也是不在话下的,尤其是勾球的变化,可以做到更快、更为细腻。当然最终的出球质量和稳定性更多地还是取决于技术和手感。



综合评价

千百年来,“速度”一直是一个承载着梦想与追求的词汇,指引着人们不断寻求突破与超越。在羽毛球拍领域,对于“速度巅峰”的探索和尝试也从未停歇。在追求速度与稳定兼顾的锋影系列已经发展至一个较为完善的阶段时,锋影900 NEW的出现,在这条路上开辟了新的分支,做出了独特的创新与尝试。


锋影900 NEW首先无疑是一支为中前场高速对抗而生的极致速度拍,极快的挥速、优秀的抗扭性能以及干脆的击球反馈等需具备的优势都能在锋影900 NEW的身上找到。此外,其出色的弹性爆发力以及后场优秀的连贯能力也为其开辟了一条特点鲜明的进攻路线。虽然单论一拍重杀并不是锋影900 NEW所擅长的,但点杀、突击以及劈吊都是其能够发挥优势的后场进攻手段。


因此总的来说,锋影900 NEW最适合主攻双打中前场、擅长以快速的抽压建立优势的球友,或者主打连贯和速度的单打球友。而值得注意的是,要驾驭锋影900 NEW的硬度、打出足够高质量的控球、更全面地发挥其性能,需要使用者有一定的发力水平。


凌厉而锋锐,如同飞驰中沐浴疾风的引擎,和一拍即合的驾驶者擦出炫目的火花,一骑绝尘,留下一道耀眼的残影。锋影900 NEW是一次新的尝试、一次新的突破,是当前李宁速度型球拍中当之无愧的巅峰之作,也是其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速度里程碑”。发动引擎,去驾驭疾风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一个赞一个29
去乐淘看看球友都关注啥装备近期球友关注的宝贝
2
发表于 2024-5-21 14:35:02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4-5-22 00:37:27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4-5-22 10:18:01 | 只看该作者
这拍子的中杆也不算硬,我的是4U的,手感和战戟8000差不多;不过吊球和网前球因为小拍框和头轻的缘故,小球难度会更大,对于手感的把握也很高;高远球和平高球还可以,不是借力的这种,主要看球友自己的发力能力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11:22:17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火麒麟俱乐部 发表于 2024-05-22 10:18
这拍子的中杆也不算硬,我的是4U的,手感和战戟8000差不多;不过吊球和网前球因为小拍框和头轻的缘故,小球难度会更大,对于手感的把握也很高;高远球和平高球还可以,不是借力的这种,主要看球友自己的发力能力

硬度相比900日还是明显更高的,但是比较弹,所以打起来还是比较容易驱动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6-7 22:27:33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您好 方便对比一下3u的800pro和900new的区别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4-6-7 22:29:55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Wayne轩 发表于 2024-06-07 22:27
您好 方便对比一下3u的800pro和900new的区别吗

800pro大拍面、中杆更软更弹,糖水好驾驭,900new硬朗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7-15 21:46:17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测评写得,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7-16 16:22:2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8-8 07:47:34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想问问800蝶变和900new怎么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小黑屋|手机APP|商务联系|招聘信息|中羽在线 ( 闽ICP备19012345号-2 )

GMT+8, 2025-5-29 02:43 , Processed in 0.064478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