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又是黑底盖的胜利出品,看来笔者不光要做挑战者系列的掘墓人。还要做哥伦比亚系列的掘墓人。
但是胜利以前的产品命名规则还挺好搞懂的。四位数字序号的是低端或者基础款。三位数字型号则为中端拍。带Pro字样的是次高端。高端型号由一个两位数组成或者带ti后缀。
毫无疑问,在前几年哥伦比亚3到哥伦比亚6出来之前,他就是哥伦比亚系列的扛把子旗舰。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90.97g,平衡点303mm,中杆长210mm,硬度中等,盒式蛋头拍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8磅,穿线25磅BG80。
如果笔者没有记错的话,对玫瑰金的审美热度是从iPhone开始的,然而胜利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开始用上了这个色。球拍外观的质感很高端,虽然没有什么装饰,但是漆水具有金属光泽,反而凸显了他质地本身的细腻。两翼的Ti科技非常醒目,增加了视觉上的层次感。
中杆粗壮,但拍框尤其是拍头的部分却明显收窄。我推断在以前材料还不足以支撑拍框具有较高强度的时候,合适框是更好的选择。然而盒式框的高风阻当时也没有太多办法可以解决,因此弹头拍在当年对降低风阻的作用会比现在更加明显。为了应对拍面收窄带来的可能的质量隐患,拍框也做得比较宽,这在蓝厂的产品中是罕见的……不对,这时应该称之为黑厂。
我以为他会跟后面新出的哥伦比亚系列是一个路子,即明显的头重进攻拍,然而实际上这把球拍的手感非常平衡。重量分布比较均匀,挥重得到良好控制,再加上它的挥速,其上手门槛并不算高。另外ti 29的拍框明显比哥伦比亚各位数字系列的拍框来得更大,因此拍面的甜区会更容易让使用者掌握。笔者与他磨合,基本上几来回的高远球就差不多了,期间也没有发生打呲的情况。也就是说虽然是旗舰款,但它在弹头拍的品类里面算是相当友好的。
球拍的弹性肯定是不能指望与当下热门的球拍比了,我只能说当年的旗舰弹性水平可能只能沦为现在的中端拍水平。
不过这仅仅够用的弹性并不影响他在笔者手上打出具有威力的进攻,实际上球拍弹头拍的距离感依然较为明显,打中甜区后会产生较强烈的、不振手的击球反馈,并以此为快感来源。另一方面球拍打下压也比较舒服,因为驱动感比较好找,只要拿准高点发力,那么其出球速度都有所保证。同时较适宜的挥重和挥速都让它的连贯性能得到了保证,有时候即便一拍不能得分,往后的两三排连贯下压也便能解决战斗了,能形成持续施压的状态。
不只是主动球的表现,ti 29在被动情况下的处理也让笔者感到满意。拍面较大,首先就避免了当下很多弹头拍容错率不高的问题,同时硬度也不极端,在反手或者是过顶的时候仍然能打出中杆的弹性来,实现良好摆脱。
来到了网口,ti 29的打拍面也很好地降低了处理小球的难度,为搓放手感提供了稳定的支持。只可惜当前ti 29仍然不太适用于极快节奏的对抗。平抽档的手感比较中庸,灵活感不太出色,很容易被抽档手法更娴熟的球友压制到只能摆脱后场。而对于高于网带的来球,他的抹扑动作也仍然没有大平头球拍那么利索。
不过这对于一把近30年前的球拍来说表现已经很不错了。他的打杆有特色,有特点,使用起来比较轻松愉悦。这把球拍基本上是孤品了吧?好多东西都不能熬过30年的岁月,它也算是难得了。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4-5-31 11:5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