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羽在线社区


找回密码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3062|回复: 4

[评测体验] 猎奇向729——胜利哥伦比亚Pro10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使用道具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00:09: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笔者继续掘墓。
     高端的Ti29已经试过,相比之下旗舰的2/3/5/6得益于中间三十年的科技和材料发展肯定在性能上会好很多。尽管如此,由于市场接受度的原因,2/3/5/6也只能沦为中端拍。
      那么,那个时候的哥伦比亚中端拍打起来,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88.12g,平衡点310mm,中杆长215mm,硬度中高,盒式蛋头拍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6磅,穿线25—27lbs bs900。
      有时候老拍用久了真的会被它的外观给审美同化。像100,他就是很古典的球拍质感,让我想到华南地区看房子标配的红木家具。球拍哪个地方都很粗壮,与偏暗的色调搭着看,会有一股肌肉感。当然,球拍本身的成色会很差,这没办法。

       我对老拍是会有一点刻板印象的,因为当时材料所能呈现的弹性不如现在,所以为了让使用者本身的力量能更好地传达到球头上,一般在中高端产品中都会让挥重尽可能高,通过借力去弥补弹性的缺失。不过对于那个年代的高端拍来说,也是用上了当时尽可能好的用料去堆弹性,反而有更多资本去做一把平衡拍出来。我承认,自己是被哥伦比亚个位数系列带偏了,Pro100的挥重比我想象中轻太多了,完全就是速度拍的手感。当然,球拍本身的硬度可以看看官方的标记,哪怕放到现在也绝对说不上是软的。

      说实话,球拍拍框收窄、拍面较大,我基本上打不出它难用的一面,所谓的蛋头属性并没有那么鲜明。再加上线材确实拉胯,打不出力量,也只好剪线再说。不过从刚开始的印象上说,pro100并不难用,尤其是硬度,只能说是中等水平。看来中杆材料长时间后由于树脂老化断裂造成的软化现象还比较明显。
      而当球拍换了一套新线之后,发力击球的感觉便通畅了不少。本身球拍挥重低更加容易集中发力,如果能找准甜区打到球头那它的击球反馈也能穿越30年的时光给使用者带来快感。而且网前小球的手感也好了不少,毕竟100的拍面本身就些许的吃球,之前的线太黏了不符合我的用拍习惯。

      除此以外,便是其双打适配性的直接提升了。抽挡反应灵敏了不少,短促发力的出球质量还可以,拍面也足够大能撑起容错率,快节奏相持中的一拍软挡会更有效果。
      起初的拍线确实不好用,线材更换之后,pro100的后场输出表现总算是堪用了起来,大发力轰击球头有扎实的反馈,下压性能在线,出球初速不高但有点重量,不容易被顶起来。有时候像混双女选手被轮转到后场的处理手段一样,吊一拍近网并坚决跟进让队友后退补位继续组织进攻也挺舒服。

      有没有一种可能,它是在当时的设计理念上具有前瞻性?所以他被冠以pro的名号,个人感觉它有点像哥伦比亚2。不过,材料的落后让它打起来没什么弹性,而蛋头拍面的聚力感夜说不上有多强,总的来说就是有情怀而且能用,不过特色不鲜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一个赞一个28
2
发表于 2024-7-7 00:32:36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4-7-7 00:38:08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4-7-7 02:57:52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7-9 19:31:47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怎么买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小黑屋|手机APP|商务联系|招聘信息|中羽在线 ( 闽ICP备19012345号-2 )

GMT+8, 2025-11-21 18:01 , Processed in 0.035973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