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从友人零散拍堆里翻出来的一款美津浓,因为我没见过这个型号上架,所以还有点惊讶。
说起来,luminasonic系列我是真没接触过,本身美津浓就接触得不够多,而朋友给我出的价打破了我对美津浓这个品牌的“白富美”印象。
不过即便是在老拍上,美津浓的强项依然有所体现。
参数:4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86.97g,平衡点290mm,中杆长215mm,硬度中等,盒式拍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4磅,穿线25-27lbs BS900。
日系漆厂美津浓老早就体现出了它在外观设计方面的造诣,尽管这把球拍的生产线放在了国内。从外观上看,通体的灰漆可能不会吸引外界的目光,但是细节量不会让使用者本人觉得这是一款低端的出品。碳纤维底盖,三通处一处点睛的橘红,拍框4、8点方向的大气型号标识以及中杆上带有金属效果的银色AF大字都让球拍的观感上了不少档次。以它的命名和外观品质,如果不是实际到手使用的话我会一直认为它是一把高端出品。
球拍的参数并不极端,而且拍框进行了圆润化和收窄的处理,这种提高挥速的操作让AF的灵活度确实达到了相当不错的水平,我会自动认为它更适合快节奏的双打对抗。在实际上手时,球拍的挥重自然也没有给我带来大的负担,同时球拍的甜区规律,磨合难度很低。因为拍头重量没那么显著,高远球如果想把弧度和深度都打得更到位一点的话还需要加一点力。
但是,它的弹性比我预想了差了不少,比较一般。这种情况在我试用同时期推出的calibre时的落差感相仿。我开始有点后悔没有给它穿上弹性更加充沛的线材了。
因为适应难度低,笔者简单打了几下热身后便拿它下场对抗了,首局期间并没有发生类似打框或者挥空的主动失误。同时,拍面的稳定性也比较到位,头顶区的直线突击或是滑板一拍斜线网前都不会出错。
当然了,球拍的身段也确实比较适合我在双打中的发挥。不过,抽档时拍面仍然有部分粘球的感觉,好处是出球的方向更加可控,坏处是当笔者想提速的时候会感觉AF的反应慢了半拍,中杆也不是很积极,导致短促发力感觉良好但是出球速度不高。这个问题在抓推突击时会更显著地被暴露出来,威力得到削弱。
究其原因,还是弹性和硬度适配的问题,哪怕是在后场获得可以充分发力重杀的机会,拍面和中杆都会形成掣肘,不太hold得住较高水平的爆发力,进而产生了卸力的感觉,削弱了进攻威力。尽管AF仍然可以用它良好的连贯能力去弥补绝对威力上的不足,但它跟我最近用过的同样只能以连贯下压为得分手段的球拍不同,其它球拍是发力和进攻威力都不行,而AF的使用手感本身还是很好的,于是便产生“发力通畅却没能打出质量”的遗憾。
哪怕是在接杀或是被动球处理这种更加强调球拍可驱动性的环节中,我也仍然希望AF变得更加硬弹一点,而不是像现在需要借力弹线的时候给我打出卸力感,如果选择软档软放则又显得不够沉稳。
这是一把用着非常趁手的球拍,手感不错,但是性能成为了主要的掣肘。
材料的限制是天生的,但可以通过调高一点硬度来解决,现在球拍的状态对我来说是疲弱了一点,恐怕只能通过类似BG80这样的线材去进行补强了,否则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