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完成关于99系列的冤种试用过程描述。
上一期用了级别高一点的game,这一次来到了理论表现更加不佳的play。所以说不太有球友对基础款感兴趣。但其实鼻子已经接触过不少天AX的低端出品,只不过那些款式更多是以特殊后缀命名以及在四等级体系形成之前以单数字命名的球拍。
大概可以这样理解,以前的ax 9其实就是99 play……吗?
参数:4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93.64g,平衡点310mm,中杆长213mm,硬度中等,盒式拍框,68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8磅,穿线26lbs nbg95。
外观部分就不再赘述了。但是除了型号以外,game和play还有一个地方可以作为区别判断,那就是锥盖。既然play位于最低的生态位,那就把不值钱的科技再阉割一下吧。于是play就变成了那种最普通的锥盖了,随之而来的中杆暴露长度也缩了一点。
虽然中杆还变相短了一点,但是球拍的整体硬度下降,让play的可驱动度比game还高了一点。规格的减轻直接导致了挥速的上升,容错率也随之变得更高。或者说不是这个68孔拍面的容错率有所变化,而是在挥重降低后使用者的发力决定窗口变大,对击球点的判断更加容易。打个不恰当的比方,Game是50%的概率打出60分的弹性,而play是80%的概率打出50分的弹性,数学期望是30对40,优势在我。
除了上手度提高以外,球拍在高速对抗中的稳定度也有所提升,反而是这一基础款成为了整个系列灵活度最好的一款……大概。不过无论如何,它确实以更连贯的中场抽挡表现让我乐意用它进行双打对抗。
可以说球拍吃了不少轻量化的红利。可能厂家也意识到了这个规格更适合初学者,也便只保留了4u这一规格。最明显的一点在于被动状态下的摆脱球质量,更好驱动的play在反拍发力或者是下手球顶起来的过程中,做出出了更有利于协助发力动作完成的表现,不再因为偏高的挥重导致挥拍不畅。
而在需要主动发力获得得分机会的场合,Play跟game展示出了不同的侧重,如果说game仍然保留了一击致命的手感特点,那么play就更依赖连贯下压和持续压力的输出了。以play的身段来说,球拍确实更糖水一点,因为发力门槛更低,一次分数的争夺中全力杀上四五拍也没有太明显的负担。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play的整体抗扭确实不如game来得让人有信心,有时候反拍或者是头顶区的直线突击会打到界外。后来查了一下商品描述,Play的碳纤维级别比game低,大概就是材料降级带来的影响吧。
果然倒反天罡。Play的评分只有6,而game到达了8,在笔者手中却是觉得play比game更好用,虽然不排除是95线对65线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