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发球在是比赛开始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以前听到看到不少人认为发球一方是属于劣势方,接发球属于优势方。
虽然我个人始终对这种观点持怀疑态度,但是并不想去反驳这种观点。一方面因为不是专业的羽毛球运动员,也说不出什么道道道;另一方面在业余比赛中确实存在着普通球友的发球质量不高,缺少变化,不清楚发球后的相应套路,自己不懂得合理利用规则,娱乐赛对手也不喜欢在发球做文章动小心思的对手。
所以在业余羽毛球圈,发球套路普遍单一,而接发球一方却可以随心所欲,尤其是很多女生接发,凭着“偷后场报警的免死金牌”真就是顶线接发硬控你21分,发球方被认为是劣势方我觉得也情有可原。
而在最近奥运会的男单比赛中,安赛龙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发球的“艺术”。虽然很多人对这种发球乱晃十几下的行为报以“强烈谴责”,但是在奥运会这种胜者为王败者寇的比赛中,考验的不光是你的硬实力,还有对规则的理解和利用,更是考验临场应对和心理状态。
我印象中的超一流选手对待发球都是慎之又慎,没有几个人是拿起来就发的。陶菲克、林丹、谌龙、桃田、安赛龙。陶菲克发的比较慢,经常发外角结合自己反手的打法形成固有的套路,林丹发球也不快,变化很多,谌龙的发球和桃田有点像,都是以稳为主,变化不多但是稳定性很高。只有李宗伟一个特例,老李的发球感觉很着急就扔出去了,虽然变化也不少,但是对比上述这些人当中就显得很特殊,很仓促。
给我同样感觉的还有李梓嘉、骆建佑(不知道是不是在马来学的球),发球好像都很着急的扔出去,感觉左右手都在动,不稳定,那球烫手吗,还是马来西亚教发球就是这么教的?
有句老化说得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对于羽毛球来说我认为也完全适用。发球方理论上可以发6个点位,每次发球又有5秒的时间,可以拿起来就发,也可以等几秒到你站不住了再发,每个点位又可以选择不同的力度和弧度,可快可慢可平射,当然也可以左右摇晃,变化无穷。而接发一方需要迅速做出正确合理的响应,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数学好的可以算算有多少种排列组合,在这种变化之下接发一方我不相信能有什么优势。
安赛龙这次虽然发球也是在摇晃,但是仔细观察又与之前比赛的摇晃频率明显不同。细心的朋友应该已经发现,奥运之前的比赛安赛龙晃的很慢,频率很低,角度很大,一般也就慢晃个三五下就发出去了(虽然我没数),而这次奥运会竟然能在短短不到五秒的时间里小幅度的晃十几下,以这个摇晃频率,要是盯着他的手接发,一局比赛下来脑浆都能给你摇匀了,就是摆明了合理利用规则去搞心态。
震惊的同时又不得不佩服他,为了能卫冕奥运金牌,甚至连发球方式都做出了调整变化。正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才能形成均势对抗。
而当对手出奇招你还没有心理准备,被搞得心态爆炸也无法破解招法的时候比赛的结果已经无需多言。或许需要安东森那种举手党才能破解吗,丹麦的魔法只能用丹麦的魔法破解?
今晚决赛了,看看你昆哥是怎么破解掌管发球的神吧。虽然我还是比较看好安赛龙,但是昆拉武特确实打的不错,够聪明,够快,够稳,能和龙拼一下,希望他们能为大家奉献一场精彩的比赛吧。
关于比赛的胜负,有个up分析的我觉得很好,很多运动员虽然技术层面已经到达了第一梯队,理论上可能具备争夺奖牌的实力,但是心理建设和临场应对则完全没做好准备,没有做好和对方拼命的准备。
打个比方就是对方已经全副武装准备和你拼命了,穿着铠甲提着砍刀向你冲过来的时候你却还在找状态,还在整理铠甲现场磨刀?对方如此气势汹汹向你杀来,根本没有等一下的。反观雅思和凡尘,那才是拿金牌该有的状态,没有这个状态和心理准备想拿金牌纯属是痴人说梦。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林丹,有强大的调整能力,那是建立在绝对实力碾压对手的情况下才不畏惧对手的任何套路和心理战,可以开局让三分先丈量一下场地,然后再针对对手的打法调整应对的方法。
在奥运会这种场合如果没有拼命的心理准备,连丢几分很多选手立马就懵了,还谈什么技战术。如果是平时的大赛可能还有调整的机会和可能,在奥运这种四年一次的场合,每个人的心理压力都会比世锦赛、公开赛大几倍,很多时候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摆明了搞你心态,有招想去,没招就认输,一点也不冤枉,何况有些人的硬实力也绝对没有达到强于其他竞争对手到拉开几条街的差距,仅仅就是伯仲之间,状态好顺风球就能赢,状态不好逆风球就完蛋,一旦奥运这种比赛对方拼命,而自己没有准备,逆风之下立马就会翻车脆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