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讨论发力的问题,有没有人考虑过力矩问题?
前言
本人球龄20年,身高175,体重65公斤。脚步、发力等技术动作比较标准,参加业余比赛也获得过很多好成绩,单打双打都可以。
这么多年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球拍,但找到的没有几只!真正能够适合自己的、能够驾驭的高端球拍很少,最后找来找去能驾驭的都是速度拍,或者糖水中的糖水,甚至尤尼克斯的tour版本。
所以一直我对自己的总结就是力量小,只能驾驭又轻又软的球拍,因为在激烈对抗,快速的攻守转换时,对于我来说球拍重一点,或者硬一点,我都不能够做到快速挥拍、连续进攻、和随时变向的防守。甚至打不出拍杆的形变。但反之,又轻又软的球拍我就可以得心应手。
但是我一个男生,运动员出身,也总力量训练,怎么力量就小到大家都说的糖水拍我都驾驭不了呢!而且我看很多女生用很重的进攻拍也能得心应手,我就一直困惑,我差在哪里?
数据对比说明
有一天我无意间发现我的手比我女朋友的手还小时,我突然得出了结论。虽然羽毛球运动不是一个对力量要求很高的运动,但要驱动羽毛球拍旋转,也是需要一定力量的,尤其进攻或防守突然发力那一下。
驱动球拍旋转的支点在小手指和手掌位置,发力点在食指指根(正手),或大手指侧指腹的位置(反手)。那么正手发力力臂就是小手指握拍到食指指根的距离,反手发力力臂就是小手指握拍位置到大拇指指腹位置。那么在驾驭一把球拍打出形变需要的力矩相同的情况下,这个力臂越长,需要用的力就越小。那么也就是说同样驾驭一把球拍,手小的人需要的力量就要比手大的人需要更多的力量。正因为我手小,所以很多重一点的硬一点的进攻球拍在快速攻防转换时,我打不出形变,甚至球到了拍还差一点没到,也就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我手掌长9厘米,宽7厘米,正手力臂7厘米,反手力臂9厘米。
总结
我也不知道我这样的理解对不对,大家可以测量一下自己正手握拍后小手指握拍位置到食指指根(我是7厘米)和反手握拍后到大拇指指腹(我是9厘米)的距离,是不是都比我长?如果比我还小那我就去练力量了。
其实对于我来说又硬又重的进攻拍我根本打不出形变,所以我用速度拍杀球时感觉比进攻拍要好。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也就不在纠结了,生理有缺陷我就不考虑提升力量,不考虑进攻拍了。
千人千手,小手的我总结一下自己的体会
现在这几把是我用过感觉弹性最好的拍子,攻防转换最快的用的最多的是800p,缺点就是控球稍差。
进攻最好的是88sp新色,在这三只里相对也最重,老色88s我用tour版本可以驾驭。急速12二代比较均衡逃不出毛病也没有突出点。
鬼斩刀三也是我能驾驭的比较全面的拍子,弹性比这几个差一点。
胜利大呲花就是控球更差的800p,抗扭性差,所以落点有点模糊,但攻防转换快。
1000z一点不重,但太硬了,打不出形变,反手被动发不上力。
战戟8000和风影800n对我来说也是又重又硬,准备好了,杀一板可以,连续做不到。
100zz打不出形变,在我手里失去了进攻拍的属性。
99p手感柔和,状态好节奏慢时候能打一局。
77p和弓7p弹性都非常好,但感觉跟战8和800n差不多。
以上都是4u,以前用过的老拍就不说了,本人手小,水平有限,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