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才更完9000就又有5000,还是同一位拍主。
都是5字辈的中端拍,雷霆和锋影给到了我风格迥异特色明显但都缺乏一些制胜手段的感觉,不知道5000能否一举突破这种局限。
参数:4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90.02g,平衡点299mm,中杆长215mm,硬度中等,盒式拍框,76孔线床,全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XB63。
我认为,6000-8000都是在外观上原创性做得比较好的球拍,5000为紫白配色,饱和度比较高但是观感没那么浓重,鲜艳活泼。同样是撞色非对称分布,在设计语言一致的前提下其实不太容易通过更细致的花纹贴图来实现彼此的划分,在这点上反而衬出了6000的高明之处。但单纯以配色划分的话,5000有时候可能会和7000有点类似。
战戟5000的手上份量适中,但重量分配比较靠前,所以在挥动时比较容易借上力,有随挥感,相比之下中杆的形变会略微大一点,好处是容易打出驱动的感觉。不过,拍框的硬度相对较高,虽然双连钉让它的拍面带有一定的持球感,但在指向性和可控性方面有不错的保障。弹性不是5000做得横比更优胜的地方,够用且表现合格,刚上手给我的感觉就是不算愉悦但是很称职。
5000有一定的下压感,但整个力量的传导并不直接,在发力到了一定程度后会有泄下来的感觉,考虑到球拍的友好度,算是一种折中方案,一如雷霆50和锋影500。
在进攻方面,我认为它带给我的体验在上限方面与雷霆50相当,属于偶尔能打出一拍得分重杀,但更多时候都只能打出7、8分左右的质量,在爆发力方面有所欠缺,强硬两三拍攻不下之后就会迫使自己改变局面。不过它也确实让我在后场具备了持续下压的续航能力,整个球拍借力下压所展示出的可驱动性很明显,所以其实连续下压除了得不了分以外,也不会造成体能上的重大折损。
要摆脱这种后场坐牢的情况,需改以维持主动为目的的软压或是收吊,而战戟5000的控球感觉这时能派上用场。稳定且指向性好,在击球力度方面的反馈相当写实,通过些许角度或力度调整能如实地反映到出球的落点上,带包切动作的滑板或吊球施放得相当顺畅。
另外,球拍的友好度也体现到了它在应对被动局面时的表现。其实它的头重感会在发力空间受限时形成一定的掣肘,不过整体较好的驱动性还是能让使用者借上力打一拍到位的后场高球。相比之下,它的灵活度才是最中庸的地方,平抽挡手感相对偏粘,节奏提不上去,而且短促发力的效果中规中矩,没有让人觉得好或者不好的地方。
估计,它和7000的打感估计在我几个月后就会忘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