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以及和几位大佬的探讨,本人将试图总结多数球友对防塌的认知误区、线槽防塌的原理以及三种不同使用情形下的最佳防塌方案,分别为“非线槽部分防塌”、“正常线槽防塌”、“超窄线槽防塌(以弓10为代表)”
全文较长故分上中下三部,耗时三天,请耐心观看
上部传送门:超详细线孔防塌最佳方案(上)
中部传送门:超详细线孔防塌最佳方案(中)
下部传送门:超详细线孔防塌最佳方案(下)
———————————————————
前言
很多球友(包括之前我自己)普遍有一个误区,就是提到防塌就小连钉大连钉T钉L钉,认为只要上了这些就能增大线孔受线压力的受力面积,但本帖将颠覆这种固有认知。
首先结论就是以上几种都很难很有效地防线槽塌陷,且由于尼龙材料的缓冲效果会导致连钉上多了打感变肉;且大连钉费时费力,尤其遇到犬牙差互的线孔,一整就是一天。
本帖将为大家带来防塌效果完胜连钉T钉、更轻更不影响手感、更多情况下便宜省时省力的防塌方案。
———————————————————
线槽防塌原理
在一个全新的线孔中,线对拍框的压力几乎完全集中在如图所圈两处。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有护线管/连钉的存在,这两处压力直接由护线管承受,并未直接施加在线孔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线对护线管/连钉的压力导致其集中受力的这两处形变,当形变到完全贴合线孔时,其将无法再替代线孔受力,线的压力几乎直接施加在线孔上,最终导致线孔处压漆或微塌。图为99拍头十连钉28磅后的线孔严重压漆
当有这种压漆出现,必定意味着力直接施加在线孔上了,同时也意味着上连钉/T钉并不能很有效地增加线孔接受线压力的受力面积
很多没有细究过的球友(包括之前我)认为连钉、T钉与拍框接触面积这么大肯定够用。实际上增大接触面积不等同于增大受力面积,因为线对线孔的压力只集中在上述两处而不分散在整个拍框,而连钉/T钉的材质容易形变,一旦形变,连钉T钉就无法有效增大受力面积了
虽然线对线孔的压力肯定有小部分分散在靠外一点的地方,连钉T钉肯定能增加一点点受力面积。但增大的幅度太小了,治标不治本,若拍框较脆或者磅数过高很可能导致微塌。图为黑金隼首线27磅后线孔微塌
若恰好连钉很厚很硬,尤其是zf2的11+4连钉,按上述的理论说确实能更有效地增大受力面积,本人实践后也确实如此。但全拍都使用diy的11+4连钉太过折磨且贵;其次有几个点就算全拍上11+4这样厚硬的连钉也仍然无法有效增大受力面积。
图为100zz的拍头,由于红圈的两处中间并没有连钉垫着线,导致线孔处的尼龙严重形变
拉28磅仅几周后,就有了下图压漆,可见连钉对此处线孔的防塌效果不足(类似的案例本人身上还有很多,只是没有拍下来)
因此,线孔有效防塌的原理就是:1,有足够坚硬的东西能限制住护线管向两边形变;2,这个东西要能增加与拍框的接触面积。只要满足了1,那么2的接触面积就能成功转化为受力面积,有效防塌的目的就达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