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低酸、弱丹宁、酒体偏肉、百搭但没有太多特色,这是曾经还痴迷各种酿酒葡萄时我对梅洛的印象。实际上,当时还是具有最广泛种植区域、最大用量和最多餐酒所用品种的它似乎除了帕图斯这种妖孽以外也没啥特别出名的单一品种酒款了,更多只是在波混中做个熟客。
不过喝个果香充沛、简单易饮,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场景了,才能经久不衰。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91.02g,平衡点295mm,中杆长215mm,硬度中等,破风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8磅,穿线25lbs bg65。
都这么老旧的一个系列了,揪着它的外观不放,其实不厚道。简单的银色漆水和浅蓝色纹理搭配,看起来又素又老。不仅如此,当时的漆水强度不高,又是破风框,就导致瑕疵很容易出现。相较之下,它的妹妹610表现可以说异常地亮眼,而它的弟弟620也难得是个黑乎乎的敦厚货。
它不像是一把速度拍,尽管有着破风框,但在笔者看来更像是凯胜tsf 300Ti那样的平衡出品。一是它的头重感并不强,3U规格初次上手也没有让我产生挥拍的负担感,相对低的平衡点和高挥速都让这把当年定位中高端的球拍比较友好。二是在整体击球感受上,有类似于其他探索者系列的吃球的线床以及比620更低的硬度,使用过程比我想象的柔和不少。哪怕它的弹性并不出色,在热身或是以高远球表现为主要评判参数的驱动感上都有种“随呼随应”的感觉。方方面不突出,但各自之间用起来的匹配度良好。
它还能攻吗?其实是最近我用的所有老拍都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毕竟材料上的今非昔比会导致以前的装备只能通过调硬调重来拔高球拍对使用者力量还原程度的上限,意味着更依赖力量。用这个角度来看,630既没有强烈的投重感,也没有钢硬的整体结构,在爆发力环节上表现相当平庸。而把它看做一个糖水拍的话,那可就太糖水了,更友好的上手难度让它成为了我在后场可以随时随地下压连贯的一把装备。一两拍重发力打不出优势,反而是连贯的态势得到持续本身成为了始终能立于主动状态的本钱。
反过来说这把球拍确实很能防。较好的驱动性和灵活的身段让它在非常迫切的来球节奏中也能快速将拍面迎前进行回击,反拍发力的感觉也相当舒适。当然,球拍本身的弹性不是很好,对于力量不足的人来说更需要借助线床或者发力技巧在够到球之后将球顶到位。不过这也说明了,其实哪怕是到了这个级别,它还是一把符合自身定位的中端糖水,就是旧了不少而已,跟当下的中端拍已经不在一个能力上了,图一个趁手。
有趣的是,以前的蓝厂(可能那个时候还是黑厂)确实是将探索者系列做成一个像梅洛一样谁都不得罪的平衡拍系列的。小道消息称,系列旗舰58、88等款式是按着弓剑系列去对标的。但无论是框型还是其他构造,二者都相去甚远,那是如何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