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我时不时会吐槽这个品牌开放了客制之后,入门级产品扎堆的现象太过明显,容易造成恶性内卷。不过,我对川崎的大师系列一直都很放心,就没遇到过等闲之辈。恰好此前我对大师系列的接触都停留在700/矛这样的高端上,而本季度品牌推出了大师7这样中端产品,相当于将系列往外进行延展。 这款球拍,充分验证了川崎对大师系列和中高端产品的高把控能力。
参数:5UG6,有底,使用状态总重88.14g,平衡点309mm,中杆长220mm,硬度中高,破风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6-28lbsVBS66N。 结合球拍的命名和它的外观,我很容易回想到自己曾经的大师700,那是一把外观表现力非常有特点的球拍。球拍以上黑下白的形式进行结构,拍框上的贴纸用量非常大方,以蓝色和金色为主,强调了金属反射的质感,精致自然不突兀,从质感上说就已经可以再夸一次品牌方的技术沉淀了。而到了三通一下则通体发白,颇有白衣卫士的感觉,加上特意以金色“7”所标注的型号数字,整个球拍都给到我“典雅”的观感。
从框型和规格很容易精准地定位了球拍的类型。虽然是5U带全破风的结构,但大师7的手感并不发飘,更高的平衡点让它在出力上手球路时显得借力感十足,同时更大的拍面也让击球点的窗口更大,更容易打中甜区,提升了容错率。整拍的发力动作清晰,击球反馈偏硬直,但没有特别明显的击打余震,这有别于部分经典款球拍“发木发硬发梗”的打感,大发力击球后的信息反馈相当高级。 虽说如此,球拍的性质也绝非是“糖水拍”,它对使用者仍然有一定的门槛要求。
一般来说,带有如此激进破风框的球拍,会让老饕担心它在出球时的稳定性表现,但大师7上的C60很好地消除了笔者的这种顾虑。笼式石墨烯的加入让框体的强度得到提升,其提升除了体现在球拍的耐用性上,也体现在球拍的抗扭性能中。至少在通过长球压制对方底线的过程中,使用者对高弧度发力出球的落点控制也能抱有信心。 说起来,笔者对川崎有个刻板印象,凡是用到了C60/C80/80T/NCT的球拍,好感度都会自动提升半个档次。
我是很喜欢球拍在快速对抗中的表现,虽然手柄短了一点,但没有对它的灵活度造成多少不利影响,相反因为拍框的极低风阻和高响应的拍面特性,在连续的抽档中表现十分爽快,干净利索、连贯顺畅,而且因为本身带了G6的手柄,哪怕没有去底胶直接上手胶,其纤细的握把对随时切换正反手握拍都做好了准备。在对抗中,很容易抓到对方一拍网口的高球,进行推扑和架拍反抓的一套操作拿下分来。又或者,在被对方盯住了网口反复施压时,它仍然能让我通过其灵活的身段见招拆招,直到挡出对方的空档和连贯破绽。
大师7相当均衡,除了控球合格、速度优秀以外,它在进攻的效能体现上也符合一把5U进攻拍的调性。较长的中杆对鞭打感的增益作用明显,对于发力集中的球友来说这会是一把意外具有爆发力的球拍,以充分的内旋力量驱动大师7打出的下压具有稳定的输出表现。倒不是说它就具备了直接钉地板的暴力感,而是它所能打出的杀球都是堪用的、有效的,在这个基础结合球拍以快速恢复形成的连贯优势,很容易将一次主动的发力机会逐渐转化成胜势。
大师7整体上看就是这样优秀的产品,30T+40T的材料看着平平无奇,但调教得非常出色,也很符合我对“大师”系列的认知。尽管该类球拍的漆水强度一直以来都是很多用户关心的问题,而目前笔者无法获得准确结论,但在使用上无疑值回票价。 但也由此引申出了一个推论,即既然最近川崎做得速度拍在性能、外观和性价比方面都不错,那么最后决定具体所选款式的很可能就是颜值了。偏偏大师7,也确实很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