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MyGo版本的《熙熙攘攘,我们的城市》应该不会还没有Go批没听过吧,简直惊为天人,是足以让人心脏骤停的动听,WSD烤得好一手好全羊。
翻唱从来都是一门学问,比起创作,这是对歌姬“演绎”能力的体现,结合到个人能力上,曲目风格如何调整到适合声音表现力的合理编排上其实颇有难度,更不要说有的时候不合适就是不合适。
所以即便是我们的小羊,也会有《猛独》和《无呼吸义务》这样的神回。
参数:4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87.37g,平衡点305mm,中杆长210mm,硬度中高,盒式拍框,76孔线床,全线槽,质保28磅,穿线25-27欧击boom。
相比呼吸系列的球拍,早期700、88S和100zz的外观可以用简陋来形容,这个情况在1000z上也依然存在。简单的黑色哑光底漆,拍框对角两点分布了表示球拍型号的单色贴纸,除此以外没有更多装饰。当年的LD700还能靠一手粉白涂装博得一点好感,而在LD100zz上除了中杆上那点闪亮的贴纸以外笔者确实是词穷了,漆水强度似乎也不那么如意。当然这搭配的靛蓝色/白色可能因为鲜明的切割感而变得很符合部分纯实用主义的球友的审美,不过LD100ZZ的外观必然不是其卖点。
放在当年,以对标100zz为卖点的球拍可以用海量来形容,它们都宣称达到了原版8、9成的水平并掌握了实心中杆的科技,实际打起来嘛,还不如讨论球拍本身好不好用来得有意义。LD100ZZ上手比我想象中友好,4U规格的它具有低于原100zz的头重感和硬度,甚至连球拍的甜区都变得没有原版那么执拗,所以刚上手拉了几圈高远球之后它居然还让我感受到了一点糖分。对于具有一定多款球拍使用经验的球友来说,它不是一把难掌握的球拍,这为我短时间内找到正确打开它的方式铺平了道路。
熟悉之后尝试着加力出球,LD100zz也能呼应地展示出自己的弹性。如果真要比打感,这款拍比天斧更容易透露出韧性,同样的发力动作仍然是LD100zz的形变感更强。不过中杆的回弹也很迅速,具有足够的爆发力可以打出高球速。配合球拍的整体重量调教,4U LD100zz的下压表现无论是在击球音效还是击球威力上来说,在双打对抗中都很能满足笔者需求,也能承受更加深层次的爆发力压榨。
而且集中发力后LD100ZZ的出球比较中性,能打出穿透性,结合模仿到位的长柄和锥盖,球拍的快节奏平抽挡表现也没有让我感到不适。当然,偏高一点的头重无可避免地增加了小臂的负荷和引拍的阻滞感,但仍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但它的拍面确实没那么敏感,甜区对球头仍然有一点包裹。我不清楚柳丁是否对球拍的线孔距离进行调整,不过这个拍面可能更多地吃到了拍框构成改变的性能特性,一方面这进一步降低了发力的门槛,另一方面在被动球的摆脱上LD100zz对所有球友来说都会更加轻松,基本上找准击球点和发力节奏的话边路中后场一个反拍发力高弧度打回对方底线不是问题。而且,它也增加了网口小球的控制感,做出动作的决断窗口更大,更容易把搓放回球的质量稳定下来。
另外,球拍的抗扭至少也是够用的,反复打出的平高球落点重复性可以做到位,偶尔一拍头顶区的发力突击也能按着自己的想法朝着边线钉去。果然超细中杆还是不要贸然加长的好。
说起来,当时各大自主品牌也有一股往球拍里对M50/50t的风气,其中大部分产品都没能让笔者感受到差别。我相信这把球拍也确实是用到了相关的材料,因为球拍有着自己的反弹特性,尽管它的性能仍然没有超出采用主流碳布成型的的高端球拍表现。不过呢,装备区的评论中也出现了球拍强度不足的信息,这其实也符合众多自主品牌设计师观点,模量一味堆上去不符合产品发展规律。
羊宫妃那唱歌的窒息感跟《无呼吸义务》非常搭配,Go团我最喜欢的一个曲目了。同样论调性的话,这把拍其实有着不俗的张力,笔者用着还挺趁手。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4-12-30 18:4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