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合金纤维、力量环,5.8mm细到极致的超纤细中杆,速度快高爆发好下压,史无前例的速度连贯!
—外观鉴赏
实话实话我确实更加喜欢年终总决赛的限定玫红,魅惑的艳丽谁又能够拒绝呢?但灰暗的沉稳内敛才是100X这支球拍问世以来的主打基调,而这支市售版本的100X-ultra的幽灵绿才是越看越得我喜欢。
—参数科技
上线上手胶后为91.5g,空拍平衡:300mm(上底胶);整配后为301mm;
主打科技:5.8mm超纤细中杆+合金纤维科技+TR纳米增韧+力量环+悬浮科技手柄;
—上手打感 穿线搭配VBS-58,穿线磅数27lbs。
首先是拍框,既然都是旗舰ultra 搬出来对比就再正常不过了,100X ultra的拍框面积中等偏大,剑樋破风结构框型的截面抗扭较之狭长的隼ultra也有明显的提升,扭动起来更为稳定,对应到实战的出球接触瞬间自然更加的利落劲弹,单是整体拍面来说,它的反馈是不粘不晃且干脆的,特别是在小球的搓放和收吊环节上100X ultra基本上保有了100X的出球精度,沉着稳健。
来到中杆反馈上,同为搭载了5.8mm极致纤细的合金纤维科技中杆的100X ultra,像是竹篾外部包裹着一层纤薄的金属,小动作的闪动发力用四个字形容便是“轻而易举”,且“出乎意料”。
相比于6.4mm亦或是更为粗犷直径的中杆,100X ultra的驱动门槛很低,别说纤弱的女生了,我这个肌无力都可以完美驾驭,如同蜻蜓点水般的轻松写意。
中杆的形变为下压提供了尽可能大的出球角度,300mm的拍头平衡也能打出非常锐利的刁钻的进攻线路,还是在小发力的情况下!有意思的是这股下压力也仅限于小发力,同为5.8mm超纤细中杆,它与隼ultra有着相似的发力核心点便是在大幅度击球动作下,虽然有着极为惊人的弹射速度与力度,但缺乏出球精度,唯独比隼ultra要好点的是100X ultra的拍框确实稳了很多,主要在于拍框的截面抗扭更为稳固以及拍面整体硬度带来的高网压。
最后是手柄的传递 虽然手感的柔和度上确实有了保障,但个人认为采用实木手柄的出球精度应该能够更上一层楼,不过这么一来搞不好上手门槛还会更高,说实在的这样的打感设计下,能够完全吃透这根球拍中杆的业余球友真的不会太多,我也是经过了隼ultra到100X ultra两支球拍,体验好长一段时间的才终于适应。
极大强化了鞭打性能与进攻能力,这里指的是进攻的下压角度和降低了下压门槛,有得有失,在出球的稳定性上,尤其是大幅度发力的情况下相比于原版100X要逊色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