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更不需要精确控制的打法,应该更容易被掌握啊,为什么这些大哥们反而进入一种卷也卷不赢,躺也躺不平的窘境之中呢?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体系不同,我们一直练的单打,都是拉吊突击模式。所谓拉吊,就是拉后场吊网前,拉后场都是一样的,但传统吊球要贴,要角度大,要刁钻,这种技术习惯形成的老式手法的——手法模型
学球上的必经之路
三空啊,旋臂啊,翻腕啊,等等等等,这里不细说了,不然三天三夜讲不完,总之你就记住,这些手法就是最适合打这些距离的球的,所以你应该明白一件事,很多时候你被人说手法好,是因为你的敌人把球打到了那些能体现你手法好的位置上,如果不是那些位置呢?那就差很多了,当下的职业球员们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各有利弊
在网前方面,传统拉吊体系下的技术是搓,勾,回环动作的推挑,以及相关的假动作等等,这些手法的特点是出球基本上都是有弧线的,也就是所谓的弯软慢,弯的肯定软,软的肯定慢,但这种手法体系是从七八十年代延续至今,那个时候的器材决定了球速不可能特别快,所以到位和多变成为衡量技术的首要指标。
但今时不同往日,在这个球速为王的时代,手法上的变化越来越不致命了,一致性几乎是一种伪概念,人人放网到中场,你再有一致性又有什么卵用呢?所以现在 的手法模型是以推球为核心技术的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优先服务发力球技术,优先服务中长距离出球技术,优先服务直线球技术,也就是“反弯软慢”理念的体现。
到这里我们知道了两种手法模型的重要区别:传统老式手法突出手腕手指的灵活性和精确性,优点是出球隐蔽,一致性高,可以非常靠近球才击球,突变性强,缺点是威力不足,因为有弧线出球较多,所以球速相对较慢。
现代手法强调锁定手腕,用小臂主导发力,优点是球速快,出球简洁明快,整体节奏干净利落,缺点是相对刻板,很容易被对方看出来,变化也不多。
乔纳坦的困境
file:///C:/Users/10972/AppData/Local/Temp/ksohtml25080/wps5.png
回到最开始的话题,乔纳坦显然是传统手法模型的代表人物,所以他要同时解决两件事,一是现代手法建立的打法对老式打法的针对性克制,简单说老式打法只考虑相互对抗,打的都是一个师傅破不了招的比赛,但现代打法是专门为了克制老式而生的,他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先天优势。二是乔纳坦也需要转变自己的手法形态,变多少他都要变,想不想变他也都要变,他必须适应现在这种实战需求,因为乔纳坦既有对抗难度,还有手法体系相斥的难度。
安东森代表了什么
安东森这个土鳖就没有这些问题,你们这些技术好的人,现在要调整自己来适应我,我是不用适应你们的,我反正是个土鳖,是个大老粗,你们天天练搓球,我就是练到死也搓不过你们的,我不仅搓不过乔纳坦,我连你们那些省队的人都搓不过,那我就没有办法打球了吗?NONONO!赵导说过,想不出办法的人是没有资格打羽毛球的,职业赛场遵循的是丛林法则,欧洲人不仅想出了办法,而且非常有效,安塞龙已经证明了这种办法有效快十年了,而看起来还没有任何人提出哪怕一点点的反制概念。
file:///C:/Users/10972/AppData/Local/Temp/ksohtml25080/wps6.png
因为羽毛球发展了这么多年,始终遵循技术决定战术的规律,就是我会这些技术,我根据这些技术构建战术和打法,然后这个打法就被定义为圣经了,然后所有人就继续练这些技术,然后所有人打法都一样。可见打法的源头是手法模型,只要手法模型不改变,这个整体就不会改变,但改变这个需要从教学基础阶段入手,因为启蒙阶段建立的手法习惯几乎是伴随终身的,有转型能力并兼容多种模型的人非常非常少,现在谈改变的人都只有国家队层面而已,现在只有国家队才有职业赛,职业赛才会面对安塞龙,才会面对安东森,而且准确的说是只有国家一队那小撮人会面对这些,所以这也决定了,这个整体是不会改变的。
file:///C:/Users/10972/AppData/Local/Temp/ksohtml25080/wps7.png
兼听则明
公众号羽坛指路仙人
二次创作侵权联系,欢迎林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