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第一篇主要讨论了总体的提升方向,第二篇阐述了个人应对不同对手的思路。本篇主要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出球,站位的目的性。另再重申,本篇均为本人在这个阶段的一些体验心得,欢迎诸位大佬指正补充。
我想以一个最经典的回合作为我的阐释的出发点,
什么是“目的性”
这是被冠之以“世界名画”的回合——伦敦奥运男子单打决赛首局的12:9。
这个球或许我们可以先猜测一下林丹为什么选择回搓 。我们可以注意到李宗伟的上一颗放网质量很高,球很贴网,出球的角度大大受限。而此时李宗伟已经提前侧身站位,既可以抓网前,也可以撤步进攻。如果林丹选择把球挑高,这颗球无法保证足够到位,会面临李宗伟极大的突击威胁。(Lcw站位的目的性)我们还可以注意到此时球的位置已经不在高点,而林丹没有完全到位,如果想勾对角,势必会导致击球点的进一步降低,球路被判断和抓的可能性大大提升。所以林丹回搓的目的性就在于破坏李宗伟的进攻意图,假如李宗伟此时把注意力全放在下一拍进攻上,面对这个回搓,很可能会丢失连贯。
但二爷毕竟还是二爷,在网前的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蹬地一步强行将这颗质量极高的回搓抢推向了林丹的后场。面对这神仙难救的局面,林丹竟以逆天身体素质和反应速度生生将球救回(真的逆天)一定要注意这个救球的细节,林丹以很低的贴网的弧度,较快的球速,将球回抽至李宗伟的右后半场。此时李宗伟以为胜局已定,已经放松注意力,面对这个抽球,一、弧度低,无法抓;二、球速快,无法放近网;三、跨越一个大斜线,不到位,出手角度被限制。情急之下只能选择一拍拦吊。于是林丹有了充足的回位调整,重新组织球路的时间。快步跟上网,将球路打开。
几拍相持后,林丹再次拿到近网球机会,林丹观察到李宗伟的站位靠前且面向左侧侧身,于是快推将球推至李宗伟正手后场。这拍推球的目的性同样很强,利用动作一致性晃过刚刚回过神的李宗伟,快推出过顶球,使李宗伟立刻陷入被动。
再看李宗伟的这个被动回球,与林丹的被动回球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可以发现李宗伟的这个回抽,目的性并没有很强,弧度不高不低,仅仅做到落点刚好在双线区。这个弧度,是一定会被抓的。
根据这个图可以知道同样落点在底线,如果弧度较低贴网;或弧度很高,到底线近乎垂直下落,那么都是很难去进行有效的进攻的。但如果这个球刚好处在中间这么一个不高不低的尴尬的位置,那么对手是可以非常轻易地突击的。
于是就有了林丹中国跳衔接一拍“球比人先落地”的钉地板了。
林丹这板突击的成功还依赖于其良好的站位的目的性。在成功推出李宗伟的过顶球被动后,林丹立刻侧身站位,就等着抓这一拍被动过渡。因为此时李宗伟出手的角度在被动情况下来到了极大的限制,唯一的出球线路就是过渡直线球。
这一分的搏奕,其实便体现出了两名球员在被动过渡时处理球目的性的差异。在这种顶级的男单对抗中,甚至不能算是“主动失误”的一个小细节就有可能葬送掉这一分。
我们业余选手,很多时候出球缺乏目的性,甚至没有目的性。在自己对抗的时候,“想一出是一出“临时想到怎么出球就怎么出球,我在第一篇中大体提过各种情况下该怎么出球,只是不太详细,可能还略有错误。所以我想更针对性地写一写。
问题1 上网后的回撤
很多人在放完网后都有一个立刻回撤的动作,也同样有很多人会告诉前一类人放完网不能撤,要守网。其实二者都有合理之处。具体我们该怎么做,很简单。我们先要明白我们放网的目的性。当我们利用搓球、钓鱼等技术在网前做出一个近网贴网的球时,我们的目的在于逼迫对方起球创造自己的进攻机会。这个时候是一定要守网的。因为我们放的球质量高,贴网,对方起角球的角度大幅受限,所以我们有了充足的到位时间,不必提前回撤。而此时若对方回放,我们就可以直接抓。(前文中李宗伟对林丹放网后站在网口抓扑同理)而如果我们提前回撤,暴露进攻意图,对方再回放,那我们不仅抓不了这个球,反而势必陷入被动。
而当我们放/挡远网限制对方网前时,我们就要回撤了。因为此时对方很对能会选择快速的推挑。若不回撤,我们很可能陷入被快推过顶的被动中。也许有人会问对方若回放网前怎么办,我们这一球放的是远网,目的就是限制对手网前,对方要么也回挡远网,小概率会选择远网转近网。若对方回挡远网,自然这球没有什么威胁;而远网转近网难度大,失误率高,我们也有充足的时间再次上网。唯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防一拍对方的勾对角。
问题2 出球的弧度
打球中对于弧度的应用恰恰体现这名选手的经验丰富与否,像我们从自己的后场回顶对方后场,可以抽,可以用平高,可以是高远球,甚至可以是一个弧度超级高的高远球,我们在网前的推挑也是同理。我知道也许很多人看了石宇奇“致命平高”的名场面,觉得哇哦,好帅,于是也去学着用,结果这“致命平高”变成了真的致命平高,只骗过了自己,对手一抓一个准。
这拍平高的目的是什么?是破坏对手的重心。对手的重心在什么位置?靠下。为什么对手重心靠下?前面有多拍的下压做足了铺垫,使对手下意识接杀站位。这才是一条完整的得分链。
不观察对手的站位,重心,随意使用低弧度球想撕开对手防线,只会方便对手肆无忌惮地进攻。诸如想用平高结果被一拍钉死,想抽压却被反抽被动,想推挑拉开对手却被直接抓推……都是弧度使用不合理,在击球前没有充分调动对手重心,站位变化所致。机会不好,就老实把弧度拉高,降低比赛节奏,给自己充分的调整时间。唯一的例外就是前文说到的低手位被动球,即使你能抽到后场,也尽量不要这么干。因为弧度的限制决定了你的被动摆脱很容易被抓。(受害者老李表示脑瓜子嗡嗡的)像是林丹快推出李宗伟过顶被动的这一拍球,就是在观察到李宗伟站位靠前,于是把球推向了李宗伟侧身的反方向,因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球的弧度越低,球速越快,侵略性越强,但也伴随着被抓的风险增加。球弧度越高,留给双方的调整时间也都越长。对于球的弧度的合理把控,既可以减轻我们的防守压力,还能充分调动对手,为我们创造好的进攻机会。
大家可以看看这两个弧度控制的应用。我想问一下大家觉得石宇奇的这一拍推球弧度有问题吗?其实我个人认为是没有问题的。安塞龙倒地救球,这时候快推底线,按理说是可以扩大对手的被动劣势的。但是这个时期的安塞龙正值巅峰,实力在超一流梯队,整体的身体素质,反应速度,防反的能力都强的变态,鱼跃倒地后下一刻立刻起身跨一个半场抓推……确实没办法
问题3 过度依赖正手技术
诚然,正手的重要性是远大于反手的,包括我们在训练中教练也会让你把正手练好了再练反手,不论从主动性,威胁性,出球的变化,到位程度来说,正手都优于反手。但是不论怎么说,反拍过渡的技术是一定要练的,可能很多人都有过头顶区过顶球强行后仰击球的经历。其实职业选手也不乏出现这种情况。若是腰部腹背力量好,这么做自然也无所谓,比如郑思维。
躺着也把球杀了。但是绝大部分的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强行后仰击球,不仅击球质量不高,还可能会导致我们受伤。这个时候反手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如果我们有好的反拍技术,我们在处理这类球时就会轻松许多。如果反手技术好,我们还能抽压,变线,抓住机会化被动为主动。
问题4 “加力”与否的抉择
或许是很多的人都没有注意过的一个问题。比如在发球的时候,我是刚刚把球发过发球线就好,还是说在水平方向更多加一点力,使其更“冲”一点?在吊球的时候,是让球贴网下坠,还是加一些力,让球能落在发球线以外的位置?在放网的时候,是放近网,还是加力挡远一点?关于放近远网,刚刚在放网后的步伐的内容中已经讲过了。其实大体都类似。你发球软一些,对手可能会更倾向于放近网,你的注意力就要更往网前放一点。你发球冲一点,对手推后场的概率会大一点。同样的道理,更近网,起球的弧度就会越高,对手给你的主动权就更多;更远网,远转近的难度会更大。当然发接发上有细节,但能做的文章有限。更多要考虑的是你在吊球过渡的时候是选择远网还是近网。如果你处于被动,那么最好一定是要过渡到远网,限制对手在近网处用手法做文章,避免被调动。亦或对手的网前很好,你不想在网前和对手缠斗,也尽量可以过渡远网。至于实际的应用,还是根据你的球路组织和对手站位来决定
问题5 对手的意识空档和站位空档是否一致?
很多的时候,人们常说“打空档”。很多人以为这个空档就是对手的站位空挡。大部分的时候也确实如此。打的多的球友可能都会发现杀斜线,劈斜线,被动摆脱斜线……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这正是打了对手的“空档”。但是有的时候,站位的空档和意识的空档并不一样。举两个例子:
《反方向的鱼跃》
看起来对手还没有回位,但是不打对手空出的位置,反而再打重复落点,这正是抓了对手的意识空档。还有一个也是非常经典的球。这不必多说,各位林李们想必非常熟悉了。
感谢各位林李认真地阅读到这里,有什么不足欢迎多多指正。
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