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以微知著】视频观看体验更佳!
【不吐不快,小胆开麦】
刚刚结束的印尼大师赛混双决赛,
不管是带入郭新娃视角,还是陈芳卉,打得都很不舒服,很拧巴,气血不通畅了。
到底是谁的问提,什么问题。
防守
男选手照顾中间结合部是正常的,但是你看这几个回合,郭新娃照顾结合部这个‘’度‘’有点过了,不仅导致自己大斜线的空挡难以很好得照顾到,也导致很多结合部的球处理得不好,距离已经有点远了。
表层分析是郭新娃的问题,实际上再剖析一层呢? 是陈芳卉的防守能力不足。
郭新娃想要替她多分担,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不相信陈芳卉的防守能力,尽量自己拿球,自己放心。 实际操作起来,责任区太大,很难各个点都得照顾好。
那郭新娃为什么不相信队友的防守呢?
因为陈芳卉的防守能力确实不能令他信服。
女选手的防守能力是决定组合防守厚度的关键。
女选手防守差了,男选手分担的多,防守也跟着差,整个组合的防守都弱了。
凤凰组合为什么能打防反得分,因为黄东萍的防守很顶啊!
抢网
你经常可以看到郭新娃在前场封网,陈芳卉在后场进攻。
这种打法怎么说呢,男选手在中前场的覆盖面积以及封网能力都更强,被男选手抓住机会,可以马上盯着对面女选手封网连贯得分。
不过得分效率还得视情况而定,看对面的防守能力,也得看自己方女选手的后场进攻能力。
形成女后男前的进攻站位,通常就两种情况,
第一种主动,男选手主动连贯到前场,势必拿着这一分了。
第二种被动,男选手不得不去前场补位或者女选手不得不后场补位.
然而就这局比赛看来,郭新娃主动抢网到前场,但是不能快速拿下这分的情况占多数,女选手不得不去后场补位。
很多人看到这个打法会想到张楠/赵芸蕾,
张楠和赵芸蕾的防守都带着非常强的反击意味,带刺的防守。
首先赵芸蕾的攻防能力是混双女选手历史前三,没什么争议。陈芳卉和前辈的差距是比较明显的。
张楠的中前场技术也是一绝,1.84的身高 中前场覆盖面也是非常广。
效仿前辈的打法当然可以,但女后男前,毕竟是非常规 弱势站位,需要男女选手强悍的能力作为支撑,出现频率过多但得分效率不高,这就问题。
(补充声明:任何组合都不会把女后男前作为一种主要得分手段,男选手抢网,更多的是为了保持主动,避免起球受攻,形成女后男前的站位后,也是积极轮转到男后女前的有利占位)
就目前来看,郭新娃和陈芳卉都需要继续加油。
抛出一个问题,如果陈芳卉抢网和郭新娃一样积极,或者比郭新娃积极,是不是可以减少这种女后男前的弱势进攻站位情况
进攻
男选手,高效的后场进攻得分率,不仅是降低自己的消耗,还是降低前场女选手的消耗。
相反的,后场进攻得分率低,不仅增加自己的消耗,也增加前场女选手的消耗(体能和精力)。
陈芳卉虽然不拿球,但是无球跑动消耗的体能精力可一点也不少。
看完整局比赛,郭新娃本身就不是后场重炮型选手,但主动杀球次数有点过少了,和第一期讲的道理一样,杀球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杀死对面,也不只是为了给队友封网。是一种制衡,让对面的防守状态不敢太松,让对面不敢往前场逼近,和吊球结合也是种节奏的变化。杀球是进攻方最大的威慑,不能没有杀球。它的意义不仅与一个回合,更在于整场比赛,甚至可以影响到往后相遇的所有比赛。
【补充,张楠混双中杀球频率真不少】
郭新娃提升自己的后场进攻得分效率也是为队友分忧。并不是说一定要像蒋振邦一样的后场重杀丫丫前场封网,这不是唯一的方法,就单单这句比赛,对面身高161的日本男选手,他的进攻连贯就值得学习。 像亨德拉后场的线路和落点,节奏也是一种思路。
最后
回到封面,避短or补短?
场上避短,场下补短。
新的一年,大家都一起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