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羽在线社区


找回密码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1890|回复: 5

[评测体验] 纤锋振翼,绽放潜能——威克多突击隼Ultra(THRUSTER F 隼 Ultra)综合评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使用道具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25-2-8 17:17: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常说,中管是羽毛球拍的灵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各大品牌对于羽毛球拍中管的各种探索和尝试屡见不鲜,引入各种材料、科技来追求更卓越的性能。随着现代碳纤维制造技术的长足发展,羽毛球拍中杆的直径也越来越小,越来越细的中杆不断释放着球拍的潜力,带来愈发出色的弹性表现。2024年7月24日,当首支搭载了5.8mm中杆的TK-F隼Ultra(THRUSTER F 隼 Ultra/突击隼Ultra)震撼问世之时,标志着这方面的探索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从外观和设定上都可以看出,TK-F隼Ultra是近年来不论在职业赛场还是业余球友界都颇受好评的黑金TK-F隼的直系后裔。TK-F隼是威克多突击系列最著名的型号之一,初代于2017年12月面世,此后在2021年4月经历了首次升级迭代,改进了中杆和手柄之后,以黑金新皮肤重出江湖。又历三年,在黑金TK-F隼的基础上,威克多大胆引入5.8mm超细中杆,打造了这支极具革新意义的TK-F隼Ultra。

2024年是万众瞩目的奥运年,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前夕,TK-F隼Ultra LTD作为限定纪念版球拍,融入巴黎元素,率先面世。7月24日,市售版TK-F隼Ultra紧随而来。印尼男双传奇名将阿山是TK-F隼Ultra的代言球星,而这支TK-F隼Ultra也成为了他在国际赛场直到退役的最后征程里所使用的最后一款球拍。



那么这支在威克多超人气进攻拍黑金TK-F隼的基础上搭载了里程碑式的超细中杆的新型号球拍,究竟能否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现呢?超细中杆对于羽毛球拍而言最大的意义何在,利弊如何……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能否从这支TK-F隼Ultra身上探寻到答案呢?下面本文就来详细讨论一下。



外观设计初探

之所以说TK-F隼Ultra是黑金TK-F隼的直系后裔,除了之后要说的科技和配置方面的原因以外,外观涂装是很大的一个原因,TK-F隼Ultra在基调上延续了黑金TK-F隼的暗黑风,传承了那种以黑金搭配展现出来的沉稳和低调的奢华。




但亦有不同之处,TK-F隼Ultra融入了橙色和蓝色元素,让整支球拍的外观在沉稳的基础上增添了几分活力气息,这或许也意味着进化与创新。



和前两代TK-F隼一样,TK-F隼Ultra的拍框延续了对称式涂装设计,上下两端以黑色为底色,两侧则采用玫瑰金,两种颜色以渐变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奠定了高贵的气质。






金色的威克多LOGO置于T头正中央,两侧修饰以金银搭配的图案,金色部分呈现出闪电形状,如夜空中划过的惊雷,霸气侧漏。






而银色的点缀又如同狂风与骤雨,伴随金色闪电凶猛袭来,整个图案凸显出速度与凌厉感。





到了玫瑰金色的部分,橙红色与金色相间组成的闪电状图案赫然显现,颇为亮眼,就像道道雷电与熊熊火焰混杂着,迸发蓬勃力量。




拍框两面的“雷火”于内侧交汇,环绕着的黑色轮廓向着中间延伸出道道利刺般的纹样,给人一种非常犀利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体现出速度感。


此外,图案周围还有蓝色线条修饰,丰富了色彩和细节。



玫瑰金色部分上方,拍框两面分别印着合金碳纤维科技的英文“METALLIC”和球拍型号名称缩写“TK-F”的字样,后者字体中的笔画也融入了闪电元素。





拍框上方,在玫瑰金向黑色过渡处,同样有金色的闪电图案修饰。




顶部12点位置的金色图案似某种图腾一般,散发神秘气息,既像是展翅翱翔的大隼,又让人联想到投下神圣光芒的太阳。



TK-F隼Ultra的中杆以黑色贯穿始终,金、银、褐三色作为修饰,图案和拍框上类似,以金色闪电为主体,银色图案为辅,褐色部分和黑色底色融为一体,细看之下同样呈现出闪电的形状。






型号名称字体分为三段,“THRUSTER F”采用银色,后缀“Ultra”采用蓝色,中间的汉字“隼”以金色作为点睛之笔。


和前两代TK-F隼一样,TK-F隼Ultra的这个汉字“隼”也是独自纵向书写,字体也没有变,不过大小比前两代小一些。

褐色暗纹衬于型号名称字体之下,增添了视觉上的层次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TK-F隼Ultra是威克多首款采用了蓝色半透明底盖的球拍,新底盖既保留了老款白色半透明底盖的科技感,又蕴含更鲜明的品牌特色。


总的来说,TK-F隼Ultra的涂装设计围绕着“凌厉”、“神秘”、“霸气”等关键词展开,延续经典的黑金主色调,在图案方面大量运用闪电元素,旨在突出“速度”和“力量”。





参数科技浅析

TK-F隼Ultra共有3U/G5和4U/G5两种规格,笔者入手的这支为4U/G5。球拍出厂即为空拍无底胶状态,此时测得其重约78.99g,平衡点约313mm。

上线(威克多VBS-61线,25磅)和手胶(缓震膜+威克多GR233手胶)后,总重约89.50g,平衡点约为301mm。相较于黑金TK-F隼,TK-F隼Ultra在相同状态下测得的平衡点数值基本与之相同。

实测下,TK-F隼Ultra的拍身总长约为675mm,其中,拍框长度约255mm,中杆(锥盖顶部至T头两侧最下方线孔处)长度约212mm,手柄(底盖至锥盖顶部)则约为208mm。

同样,以黑金TK-F隼作为对比对象,二者的拍框、中杆以及手柄长度均一致。


TK-F隼Ultra最大的特色就是采用了5.8mm中杆,这是该尺寸直径的中杆在羽毛球拍上的首次运用。

笔者手中的这支经过实际测量,中杆外径在带漆水的情况下约为6.07mm(测量点位于中杆中点处)。

相较于黑金TK-F隼,TK-F隼Ultra的中杆是肉眼可见得更细。


TK-F隼Ultra的中杆延续高强韧碳纤维和百洛碳纤维(PYROFIL)的经典配方,同时在更细的直径加持之下,弹性出色。

此外,为了提升中杆硬度、抗扭和回弹特性,TK-F隼Ultra还在中杆上引入了合金碳纤维材料(METALLIC CARBON FIBER),打造出快弹的打感。



用手触摸能够感受到漆水下合金碳纤维特有的表面质感。


TK-F隼Ultra承袭了隼家族经典的中平头拍框,搭配76孔穿线模式。


框型采用三段结构(TRI-FORMATION),下部为箱型,提供击球所需的扎实稳定性,中部为椭圆,让挥拍更流畅,顶部则为破风,减小风阻以提升挥速。






经过实测,TK-F隼Ultra拍框底部(靠近T头处)宽度实测约为11.40mm,厚度约为8.35mm。


拍框两侧(3点、9点钟方向)宽度则约为10.52mm,厚度约为6.52mm。


拍框顶部宽度约为11.09mm,厚度约为5.65mm。


拍框外侧在3点、9点位置以上加入长线槽设计,进一步提升挥速。




TK-F隼Ultra的拍框以高强韧碳纤维结合强芯填充科技(HARD CORED TECHNOLOGY),保证了出色的弹性、强度和耐久度。

和黑金TK-F隼相比,TK-F隼Ultra的拍框在大小和形状上均基本一致。




对比测量的数据,二者的宽度和厚度也相差无几,同时外侧的线槽起始位置也相同。


TK-F隼Ultra沿用黑金TK-F隼的悬浮科技手柄,搭配黑色半透明锥盖,内部无力量环结构。



综合各部分性能,官方给TK-F隼Ultra的打感硬度标注为偏硬,比黑金TK-F隼高一档。

4U规格TK-F隼Ultra的建议穿线磅数为最高31磅(3U则为32磅)。



实战体验畅谈

TK-F隼Ultra和前辈黑金TK-F隼拥有非常接近的重量和平衡点,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测量的数据上,当将两支球拍分别拿在手中时给人的感觉也是几乎相同的,一样有些许的头重感。

不过在挥动起来以后,差异还是能很快体现出来的,相比黑金TK-F隼,TK-F隼Ultra挥重要略大一些,上手挥拍时拍头惯性更显著,会带来更明显的随挥感。在击球时,TK-F隼Ultra的中杆形变也更容易打出来,而且更为充分,这种鞭甩感让上手回球更显轻松,因此TK-F隼Ultra的上手门槛不高,易于驱动,不过相对来说,TK-F隼Ultra的灵活性、击球的干脆程度和黑金TK-F隼比较会显得稍差一些。


高远球

TK-F隼Ultra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头重感,上手挥拍时,在拍头惯性的带动下,随挥感明显,再加上中杆在非常易产生弯曲形变的同时,弹性也很出色,因此在发力过程很充分时,整支球拍能够产生极致的鞭甩,此时中杆就如同一根长鞭,把力量充分传递到拍头处再爆发出去。故在主动情况下,只要发力动作完整,要回击弧度和深度都到位的高远球,是比较轻松的。

那么中杆易驱动、拍头可借力的特点是否就意味着TK-F隼Ultra完全没有上手难度呢?也不尽然。这里就要说到拍框,TK-F隼Ultra采用了隼家族的经典中平头框型,这种框型虽然从面积上来说甜区并不小,但毕竟分布和一般的大拍面球拍不同,尤其是两侧比较窄,同时TK-F隼Ultra三通处的抗扭强度并不高,在击球时如果没有正中拍面中心,会感受到些许的卸力感以及拍面的晃动,因此适应甜区和把握击球点是在初上手TK-F隼Ultra后在磨合阶段中最重要的环节。

另外,TK-F隼Ultra的拍框在击球时给人的反馈不如前两代TK-F隼那样有聚力感,因而出球不像那么干脆直接,而是多了一些包裹感,对于爆发力不是很出色、力量一般、发力并不是非常集中的球友来说,这种打感更有利于自身充分地发力,把使出的力量扎实地“甩”出去。故总的来说,TK-F隼Ultra在主动高远球方面回球轻松,对于大部分球友来说上手难度都不算高。


后场被动球

不论是正反手后场,只要击球点还能够高于肩部,还有能够充分舒展手臂完成发力动作的空间时,TK-F隼Ultra中杆出色的弹性和鞭甩感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充分积蓄形变带来的势能之后再通过二次形变爆发出去,同时还能依靠拍头惯性带来的指向性,让整个发力击球的过程颇为顺畅,对于使用者来说,只要掌握了比较规范的技术动作,基本都能实现到位的回球,对发力技巧和爆发力的要求不高,因此在实战中很多稍偏被动、需要摆脱的情况下,TK-F隼Ultra都能带来舒适而轻松的击球体验。



不过当对抗的节奏加快、强度提升之后,在面临一些极为被动、发力空间很小的情况时,TK-F隼Ultra出球的感觉不是非常干脆直接,相较于黑金TK-F隼会稍显拖沓,同时,出球的质量和使用者把握击球点的能力息息相关,因为在击球点偏离甜区时,击球是存在卸力感的,会让人感觉到使出的力量在传导时由于偏离预期方向而损耗掉,没有实现100%的有效转化,这种有一些“绵软”的感觉越是被动、越是发力时间短就越会被放大。



平高球

相较于高远球,平高球是一种依靠更短而集中发力的技术,而TK-F隼Ultra中杆容易打出形变、拍框聚力感不强的特点与之是背道而驰的,在手腕加速内旋击球的瞬间,击球反馈不够干脆,因此在出球的速度和隐蔽性上都谈不上出色,通俗地说,相较于前两代TK-F隼,TK-F隼Ultra在主动情况下回击平高球,威胁和攻击性欠佳。不过好在TK-F隼Ultra延续了隼家族在突击系列中挥速的优势,这保证了其下限,实战中不论相持还是主动,出手还是相当快的,对手腕的负荷也比较小。



吊球

TK-F隼Ultra整体的击球硬度不高,相较于前两代TK-F隼,手感偏柔和,更重要的是拍框不是那样触球即走,而是保留了一些持球感,因此在轻吊、收吊这类技术上给了使用者更充分调整拍面去控制球的空间,出球的稳定性也是不错的。
在过渡方面,得益于显著的随挥感,TK-F隼Ultra有着比较清晰的下压感,其次,TK-F隼Ultra稍有持球感的拍框在击球时对球头的包裹是比较扎实的,在此基础上只要在挥拍时稍向前带,就很容易完成一个质量不错的过渡网前球。实战中的软压也是同理,要控制力度和过网的弧度,比较得心应手。



而在劈吊方面,控球难度有所提升,由于TK-F隼Ultra的框型是偏窄的,在劈吊、劈杀这样比较依赖拍面去切击球的技术上,更考验使用者技术的娴熟程度。同时,TK-F隼Ultra抗扭不足的问题导致其在加力的情况下拍面存在晃动,反馈不够干脆直接,这进一步增加了控制落点的难度。因此在实战中,TK-F隼Ultra在控球方面的整体表现并不理想,如果不是技术非常熟练,出球的质量就会不稳定,虽然球速不是很受影响,但很难做到细腻的控球。


杀球

和高远球同属上手大发力击球,在重杀时,发力动作完整的情况下,凭借拍头的惯性以及十足的中杆鞭甩感,TK-F隼Ultra给人的下压感非常显著,同时拍框一定的持球感进一步保证了出球的扎实程度,让使用者不论处于怎样的力量和发力水平都不难打出一拍有分量、角度尖的杀球。

杀球的下限有了保证,但与此同时,由于抗扭问题的存在,以及整体击球感相较于前两代TK-F隼偏软,TK-F隼Ultra的重杀威力的上限相比前代是有所不及的。一方面,当击球点偏离甜区时,TK-F隼Ultra的拍框会有些晃动,这分散了击球的力量,导致使出的力量不能完全传递到球上,而且出球的方向也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虽然TK-F隼Ultra易驱动的中杆是一些力量不强、需要依靠一定程度的借力去完成击球的球友们的福音,但对于发力技巧娴熟、爆发力出色的高水平球友来说,这一特点反而会削弱他们全力重杀时爆发力的集中传导,在习惯了黑金TK-F隼的情况下,换到TK-F隼Ultra之后可能会难以适应。

到了实战中的突击环节,除了出球的角度、落点和球速以外,出手的速度和突然性也是很重要的考量指标,和前文在平高球部分所述一样,TK-F隼Ultra继承了隼家族的挥速优势,在机会出现时能够快、准、狠地迎击来球,以达到突击的战术目的,节奏上丝毫不逊色于前代。



在点杀时,出球是向下走,而且线路没有平高球那么长,TK-F隼Ultra抗扭的影响在出球精度上的体现没有在平高球上那么明显,在落点方面的表现要比平高球更加稳定,整体来说仍然是比较出色地延续了隼家族的特色的,杀出的球快而有穿透力,同时对手部的负荷也较小,对使用者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力量门槛。


抽球

在后场大发力抽压时,和软压和杀球一样,因为能够借助到拍头惯性,同时中杆鞭甩在大发力时又颇为显著,TK-F隼Ultra能够带来出色的下压感,出球有重量、有穿透力。


论中前场的平抽快挡,不可否认黑金TK-F隼的表现在突击系列乃至进攻型球拍行列都是佼佼者,作为它的直系后裔,TK-F隼Ultra首先继承了其挥速快的优势,让使用者在应对来球时能够轻松从容,不过相较于前辈的那种“硬弹”,TK-F隼Ultra在小发力抽球时的反馈来得没有那么干脆直接,击球后的回弹亦没有那么迅速,在快节奏的对抗中上限要有所降低。



推挑

在网前推挑这样的小发力击球方面,如果仔细比较的话,TK-F隼Ultra的出球和黑金TK-F隼一样弹性十足,而且都比较灵活,在进攻型球拍中属于比较轻快的,对使用者手指手腕力量的要求不高;不过相比后者,TK-F隼Ultra的出球还是略少了一分那种极致的干脆利落,在主动情况下出球的威胁没有那么直截了当。

另一方面,由于推挑所需的发力不大,抗扭的影响也不大,TK-F隼Ultra出球的落点还是能够控制得比较稳定的,和黑金TK-F隼没有太明显的差距。


搓放、勾等网前球

和黑金TK-F隼一样,TK-F隼Ultra拍头有一定的分量,在网前回球时有助于架拍的稳定,触球的感觉也比较清晰,因此在搓放时让人对球的控制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在勾球和一些假动作的变化上,TK-F隼Ultra整体是比较灵活的,只要能够适应拍框和甜区,也不难做到出球质量的稳定。






综合评价

“隼”无疑是威克多突击系列的一张名片,在黑金TK-F隼创造的口碑神话基础上,TK-F隼Ultra的突破性设计可谓是一次大胆又具有进步意义的尝试。从AX-100ZZ的6.2mm,到雷霆100的6.0mm,再到TK-F隼Ultra的5.8mm,羽毛球拍中杆直径的最细纪录不断被刷新,这也标志着碳纤维材料性能和制造技术的不断突破,TK-F隼Ultra大胆而果断地运用并展现这一成果,在闪耀的外表下完成了全新的蜕变。更细的中杆让TK-F隼Ultra在击球时得以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出色弹性,让更加极致的鞭甩成为可能,也让更多力量不是很出众的球友能够驾驭,回球更轻松。

但与此同时,不得不说细中杆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提升了弹性的同时也牺牲了抗扭。TK-F隼Ultra中杆上合金碳纤维科技的引入以及在结构上所做的补强也说明这支球拍在设计时将抗扭问题纳入了考虑,因而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给出了解决方案。但从目前的表现来看,这些举措只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问题,而相较于前两代TK-F隼,TK-F隼Ultra在抗扭上的表现明显还是不尽如人意的,大发力时的卸力以及控球准确度的下降在高水平的实战中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直观的。因此总的来说,TK-F隼Ultra更适合的是主打突击与连贯的打法,强攻和控球并不是其长项。


新技术的诞生总会伴随着风险和考验,但不论如何,毋庸置疑的是,新技术、新尝试是发展的动力。尽管在抗扭方面仍存在不足,但不可否认5.8mm中杆的出现是革命性的,它打开了新领域的大门,让人们看到了属于羽毛球拍的全新可能。进化并不一定意味着变得绝对完美、毫无弱点,在某一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使自身具备了鲜明的特点,亦是一种进化,TK-F隼Ultra走的就是这一路线。中杆的直径虽只是一个简单的数据,但它不断被缩小的这个过程,反映的是一个发展历程,在这个历程上,TK-F隼Ultra充当了先锋的角色,以“纤”当“先”,如雄鹰振翼,在浩瀚的天空中绽放出向更广阔、更高远处翱翔的潜能。

本帖最后由 毅力超越体力 于 2025-2-8 17:42 编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一个赞一个10
去乐淘看看球友都关注啥装备近期球友关注的宝贝
2
发表于 2025-2-8 18:15:45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稀罕这中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5-2-8 22:20:50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5-2-9 07:58:45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2-9 16:00:00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有机会试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2-13 13:02:18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详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小黑屋|手机APP|商务联系|招聘信息|中羽在线 ( 闽ICP备19012345号-2 )

GMT+8, 2025-2-24 23:41 , Processed in 0.063472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