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这并不猎奇。 按理说,同一个型号的不同配色在名称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的情况下是不会发生使用体验上的区别的,早年用过藏青100ZZ的笔者其实没有太大的必要去补一个古红色。最后还是蹭了一下,因为拍主手上的版本是3U规格,体验一下说不定可以补上完整的体验。 你猜怎么着,以前带着些许“不过如此”想法对4U给出结论的笔者,被3U规格教育了一下。 参数:3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未知,平衡点未知,6.2mm实心中杆,长205mm,硬度高,盒式拍框,76孔线床,全线槽,质保29磅,穿线25-27lbsaerobite。 少说也已经有三年半了,至今应该不会还有球友没听过这款阿尔卑斯草莓味。不过实物到手后,它的漆水质感还是给到笔者一点兴奋。从视觉图上看我一度以为漆面就是简单的黑红白青搭,但黑色的底漆实际上泛红。非对称红侧以黑洞为概念设计的贴纸和喷漆让我产生了严丝合缝的观感,对侧则是在8点钟方向以青色底标示出球拍型号。这种酒红色比藏青色更容易显出高级的感觉,更不要说单独带珠光效果的喷漆形成的“ZZ”,使得这一版本的100ZZ从外观上能说道的地方很多。 这个3U规格还挺有迷惑性的,因为以它当红进攻拍的形象来说,上手居然产生了平衡拍的握持感,放在88D、99这些典型的天斧里都是很反常的,至少它不比DZS重多少。早年笔者用的藏青还是4U就显得情有可原,这回是打实100ZZ的使用难度不在于挥重这个观点。而且,它收敛的拍框对挥速的提升虽然比不上破风来得强劲,仍然可圈可点,在灵活度上作出了上好水平的表现。 沉浸慢悠悠的后场高远球热身中的我,仍然将它的弹性视为理所当然,随后这把球拍让我好好地正视了自己能力水平。 简单而言,就是在大多数的场面中都有种打不动的感觉。不少球友说100zz的反拍施展比较舒服,但这方面我只能体会到所谓“舒服”当中的灵活内涵,而无法体会到明显的驱动感。拿球比较低的时候,我确实能用大角度过渡一拍网前来避免被抓,但在我试图回出一记后场摆脱时则往往只能打到中场被拦截。这款中杆的弹是人尽皆知的,然而要调动出绝佳弹性所需要注入的短促发力也是有不小门槛的。而哪怕是在主动的局面,在舒服发力的前提下使用者也往往需要加力去保持出球的高质量,这跟DZS差不多,会造成隐形消耗,让3U的版本用起来比4U要累不少。 还好有AB线的弹性帮我在平抽挡中找补,让我觉得它的灵活度确实跟一众进攻拍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样地,也让100ZZ的3U在接杀弹后场时的反应相当果断,借力弹空档可以屡屡得逞。不过说实话,在多番高球平球的锻炼下,我是又一次被球拍的抗扭表现折服,确实很难得,在作出了超细实心中杆的突破之后马上又给出了与之适配的“短中杆+窄拍框”来保证指向性和拍面稳定性。这至少给了使用者很强的可以坚持使用下去的信心。 而很多人都关心的甜区适应性方面,说实话都2025年了,在经历了那么多的借鉴之作后,它不再是有多么大难度的事情。以我现在的能力,还不至于能对它的进攻和控球上限大言不惭,3U的高峰还是需要敬畏的。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5-2-14 15:0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