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第一篇链接
第三篇链接
———————————————————
在第一篇中我们初步对比了7种材料并最终确定了4种准备上拍试验的,以及2种可能最有希望的。这篇将详细阐述本人用不同材料从调制到填补的操作,第三篇介绍穿线后的结果对比。废话不多说直接开始(抄作业的林李们只看环氧部分就行,因为环氧在第三篇中被证实最适合补微塌)
———————————————————
本轮操作中的总前提:
1,使用牙线棒来搅拌、取材填补;
2,需要购买一批小针筒(几块一堆),因为调制环氧时要用针筒注射,且很多塑形步骤用针头很方便;
3,填补前准备一个护线管,倒着从内侧插入线孔,为材料提供“模具”支撑
———————————————————
401+小苏打:先倒出一些小苏打,再缓慢加入对应量401(多少量需要经验)同时快速搅拌。
搅拌均匀到填完只有不到15秒操作时间,操作时间太短,且多余的401黏附在混合物周围难以去除,导致混合物填入塌陷孔后 401被混合物随带出并在填补时逸出流到线槽表面。
溢出的401用除胶剂除去多余胶会把填好的一起除掉、用电钻磨也无法除净且可能损伤拍子漆水,所以不好处理。而且填完后根本没时间在固化之前去除多余凸出材料,也就意味着需要后续必须电钻打磨。下图为打磨后成品,可见由于难免有401胶的溢出,不管怎么打磨都无法清除。在下图两孔中,左孔因为运气好填进了均匀的材料;而右孔因为材料太黏牙线棒导致还没弄进塌陷坑就基本固化了,所以填进去的混合物只有一点点,大部分都是随带进去的纯401胶。这会导致材料强度硬度大打折扣
所以从操作上说这种材料是不合适的。但本人仍然顺便测试了其硬度强度
302+小苏打:开始配ab胶的时候尝试用针筒注射,发现有针的话会因为胶太黏了抽不动,没针的话管口太大漏入空气,因此采用目测调胶(可能可以用用小勺子等配平体积,本人懒没用)。先ab胶调出来直到完全看不出有偏蓝或偏红的纯乳白色;然后倒入些许小苏打,不断搅拌,直至出现完全不透明且很粘稠很均匀的混合体
大优点:从调胶到完工短短十来分钟,而且不用后续打磨(除非前面失误);
唯二缺点:味道很臭;固化的速度太快,难以支撑到第二次操作完,调一次料只能补一次。因此操作上更适用于填单个或较少线孔
环氧:
将ab液按先低密度再高密度的顺序(一般是先b液后a液)注入羽毛球筒盖子的锥体凹槽中(a液很浓稠无需装针头抽取、b液因为量少且不浓稠 需要针头抽取),充分搅拌10min以上直到完全没有波纹
这几步操作也来源于大佬@wanglin406 ,让我们再次感谢他
接下来有两种可选择的方法。
第一种是,继续填入环氧,但由于其可能不断流入塌陷的碳纤维层中,所以需要每隔一两个钟补充一些,直到混匀后14h后
第二种是等到混匀后14-17小时,取出护线管,牙线棒末端取胶,无需插护线管直接填充(因为此时环氧流动性太小无需护线管限制其流动),牙线棒配合手指去除主要的多余部分,最后手指点按压平。(14h后的胶极其黏别的材料,会导致操作拉丝 无法按平如下图,用手不会黏 所以最后需要手指压)
优点:完全透明颜值极高,操作时间充足,一次可以填很多孔,可以流进微塌的碳纤维层中增加强度;
缺点:时间节点比较特殊、节点间时间跨度较大,需要安排好一整天的时间,操作上不那么适合补单个或少数线孔
铸工胶:仍然是目测调胶,不方便原因同302。混匀后2-4小时,牙线棒末端取填,并慢慢刮出多余部分。铸工胶脆性很大所以一定不能让其在线孔处凸起,不然极大的压强可能导致直接碎掉,需要用针头刮去多余材料。期间很容易把材料碎屑弄到周围线槽,难以完全清理,需要谨慎。6-8小时取出护线管,再正向插入,再拔出来后再用护线管壁把凸起的部分往后往平压、再正向插入 拔出后再压(如下图)
优点:操作上既适合填少数线孔也适合填多数线孔,因为调制量比较自由
缺点:材料脆性大,且强度可能不够高;且丑
———————————————————
通用注意事项:
1,所有胶完全固化后发现还有多余凸出:电钻打磨,选细长锥形钻(如下图),护线管对线孔施加压力的主要区域要打磨平整,尽量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
本帖最后由 放弃昵称使用权 于 2025-3-1 00:0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