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红厂的球鞋几乎每个系列的高端款都有着均衡的、较高的讨论度,而绿厂则一直在吃65Z的老本。至于蓝厂,在技术力处于优势地位的前体下,几款旗舰和每款新鞋都会引来非常多的目光,而这就为难了不少旗舰之下的高端鞋了,甚至球员同款也挽救不了这些冷门鞋的销售表现。不过这有种很强的既视感,蓝长的球拍不也是这样做了一大堆冷门的好玩意吗?
接之前笔者提到的全面类球鞋缺口,这次在朋友的推荐下搞到了王高伦的曾用型号,A830IV。
参数:41码,内长265mm,3.0 U楦,单侧重量335g,鞋面耐磨PU及PU合成革覆盖双层透气网布,中底由轻弹EVA和solid EVA共同构成的缓震层,以TPU加碳纤维稳定片加强抗扭,能量垫3.0提供弹性,大底VSR橡胶。
球鞋有两个配色,笔者手头的是白色款。球鞋上用于提升视觉感受的设计元素不多,既没有明显的logo花纹也没有特殊的配色,简单的一双白鞋,然后搭配了青色的后跟网布和大底去构建基本的观感,简洁到我无从下笔。这个情况其实跟VG1差不多,单独看上去没什么,穿起来很百搭,街穿也很配。当然这个颜值如果说它是高端鞋来的,那多少有点配不上。
纯粹的轻量化一词已经成为了群勃龙,除了65Z“有资格”一条路走到黑以外,其它厂家都在往自家速度类的球鞋中塞入更多的保护性科技或是在全面类球鞋的框架下做轻量化。但“全面类球鞋”A830IV的这个重量甚至让笔者一度产生阿诺式左右脑互博的症状:
“那我问你,你是全面类的还是速度类的,如果你是速度类的你做这样子的鞋啊,那我问你你你你是速度鞋那我问你,那那你那你鞋头是不是是不是尖的,那我那我问你你鞋楦是V的还是U的,你的前掌是标准的还是宽型的啊,还是啊有solid EVA有轻弹EVA的那我问你啊,还是带碳片的。”
其实,笔者留意这个款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价格,现在的两百块钱相当于两年前的六百块钱。但也说明了这款2023年的高端款的市场表现不如人意,个中的缘由同样值得笔者玩味。在受到纸面键盘值的冲击后,这双鞋实际穿起来的真实感受让我恍然大悟了。
首先是鞋仓和楦型的奇特之处,A830一上脚会有点挤压,足背的预留空间不多,穿戴时鞋舌会紧紧贴到脚背上,笔者使用时也松出了更多的鞋带以释放空间。3.0的U楦其实面向的受众很广,也是笔者更加喜欢的配置,尽管最后脚趾部分的预留空间还是略多了一点也没有问题,但鞋仓在刚上脚时中桥的位置明显发紧。简单地说,球鞋有点像用了个宽脚的头、标楦的身和低脚背的高,还是挺挑脚型适配的。
球鞋其它地方的包裹感都不错,脚踝的固定也做到位了,后跟通过一定程度的做高支撑营造了整体偏前倾的足部姿态。鞋子的透气性能很好,除了网面以外,大底中底中部抗扭片的大开口也对鞋仓内空气的对流起到引导作用,不闷脚。球鞋的防滑纹理还是蓝厂的那一套,而且大面积地覆盖到了跖骨内侧的区域,在二次启动时也能很好地抓地。A830的防侧倾措施不算多,但抗扭肯定很够用,上手掰不动的级别,满足绝大部分业余使用场合的需求。
但是,中底在足弓的位置没有明显支撑,导致刚开始跑动不久后足弓和小腿相应的肌肉都有点累,对平底足人群很不友好,可能要考虑换个XD11改善一下了。
对A830IV继续进行挖掘,不难发现它的竞技感确实很强。这个重量直逼轻量化的球鞋品类,更不用说在2024年它还有个NL的版本,重量控制得更出色,有点S82的味道了。在这种状态下,energymax3.0能在启动步的一瞬给到步伐弹射出去的感觉。这个表现在后场的一拍起跳下压后落地往前场跟进的那一瞬间能发挥到极致,配合容易重心前倾的鞋底高度,让我觉得全场移动有行云流水的感觉。
而且,两种EVA配置后的中底足够支撑起激烈对抗状态下的缓冲需求,毕竟是全面类的球鞋,在运动防护这方面少不了兼顾。但兼顾了防护和速度的同时,会矛盾地发现A830IV能提供的临场感不算强烈,隔绝了很多的贴地感,对于我这种从稳定类过渡到全面类的用户来说可能没什么,要是一开始就从速度类球鞋用下来的话估计会有不习惯。
另外,这鞋的耐磨也点满了,满功率运作数小时下来,右足内侧愣是一点磨损的痕迹都没有。笔者最近总在避免用到白鞋,主要是怕一丁点磨损就很破相,A830IV这个耐造程度是对情绪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双重满足。
蓝厂做过多少款好鞋,蓝厂吗?蓝厂做得多了,有七、八双球员同款,它只是不想做太轻,对这个它肯定是要做羽球鞋的,不见得要做跑鞋,它又不是阿迪,它怎么可能做跑鞋。A970不是全面类的爸,A970是全面类的师傅……你要想(A830)是A970什么关系吗,当然是弟弟。
结论就是,小六边形的A830可能成为爆款,但A830成为爆款的小六边形有点不太可能。至于绿厂的鞋,简直就是九龙护体,怕不是要飞升类固醇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