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雷霆90NEW的诞生并非简单迭代,而是针对雷霆系列旗舰型号的泛用性短板进行的精准补强。 与雷霆90龙/虎、雷霆100等「小甜区重炮」不同,雷霆90NEW与雷霆80、70共同构建起「中等甜区进攻拍」阵列。 雷霆90NEW这次优化定位提升体现在三大点:
甜区容错率提升: 相比雷霆90龙/虎的72孔集中甜区设计,90NEW采用雷霆80相近的76孔拍框(结合流体盒式破风结构),甜区大约10%左右。 实战中,即使击球点偏离中心仍能保持稳定出球,而雷霆90龙/虎在同等偏差下就极易出现飞行偏差或力道衰减。
中杆性能整合稳定: 6.4mm混合高模量中杆比雷霆90龙的6.2mm超细中杆更粗,但击打形变中的左右摇摆减少、中杆稳定性和恢复速度加快,短促发力时球速提升明显。 这种调整既保留了优秀的蓄力下压能力,又避免了细中杆的过长摇摆带来了对击球准度和时机把握的苛刻要求。
拍框结构低风阻优化: 头部拍框的纤细化处理,拥有雷霆系列最低的风阻设计,很好应对中前场的连贯压制,在被对手被动打压时具备更强的脱困能力。 虽然牺牲一些后场暴力输出,但带来的整体速度上的收益我觉得是成正比的。
新款的雷霆90NEW和锋影900NEW一样继承了比前代甜区更大,更好上手,更偏向高弹、快速进攻的特点。 我感觉整体是偏向速度进攻类型或双打进攻特长的球拍,整体设计更偏向业余消费者的感受和操控能力的球拍系列。
对比前代雷霆
雷霆90龙/虎
击打体验升级: 中杆击打更爽郎,更容易把握击打节奏。上手难度比龙、虎低,中杆的脾气很容易把握,亲和度高。 得益于中杆吸震和拍框的速度优化,雷霆90NEW接杀更从容,但仍弱于锋影系列的速度型球拍。
进攻节奏更快: 雷霆90NEW的出球速度更快,且挥重降低,容错率更高,业余在连续下压能力显著提升。 相比之下,雷霆90龙/虎由于拍头偏重、挥感较为沉重,在快节奏对抗中容易显得拖沓,体能消耗也更大。因此,我个人认为龙虎的上限更高,打出的爆发和杀伤力更强,更适合单打、高水平玩家或专业、和追求暴力杀球的爱好者。
外观简洁: 可能是因为最近这两年国风设计过于普遍,雷霆90NEW摒弃了前作繁复的龙虎图腾,采用「暗黑绿+闪电橙」撞色设计,拍框渐变工艺实现光影流动效果。相较于雷霆90龙的华丽浮雕,90NEW的冷峻的工业风在外观辨识度略有不足。 我还是更喜欢龙与虎那种辨识度极高,镭射反光水贴巨长的设计。
雷霆80
中杆的打击差异: 雷霆90NEW在中杆反馈速度、击球硬度和爽快感明显更胜一筹。拍框的持球时间略短,短促发力的回弹效果更明显。打完雷霆90NEW再切换回雷霆80,会感觉后者的球感偏闷,回弹后场总要稍微加一小份力。 举例:雷霆80的5U规格对我打起来感觉落点有点飘,而换上雷霆90NEW的5U后,就单反手和平高球的压制效果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控制对手的底线。
适用场景的不同: 雷霆80的中杆硬度和平衡点设计适中,适合多种场合使用,而雷霆90NEW的头框更重,但头部风阻更低不仅在后场拥有更强的压制能力,在快速进攻中的爆发力表现更为突出。 两款球拍均提供3U、4U、5U三种规格,进一步拓宽了受众范围,让选择更加丰富多样。 就个人而言,我更推荐5U版本,它在保持轻盈手感的同时还具备极强的后场回弹能力,适合追求轻松打法的玩家。
总结:雷霆系列的全能进化体 雷霆90 龙、虎以及雷霆 100 就如同进攻端的大型放大器,能够极好地放大进攻下压时力量传导以及对落点的把控感。 然而这种 “放大” 也是一把双刃剑,倘若使用者自身能力与它们无法契合,则使用者自身不足之处就会被放大呈现出来导致失误增加。 就比如你拿巴雷特打近战,要么一拍下去威力巨大,能让对手难以招架。 要么就是因为自身驾驭不足,反而出现各种失误,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不难理解为何雷霆80和战戟8000能够长期稳居李宁羽毛球拍热销榜的前列。 它们不仅是该系列高端球拍的代表,更重要的是,其较高的容错率和亲和度,能够满足从业余爱好者到专业玩家的多样化打法需求。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两款球拍上手后很容易产生共鸣,用起来得心应手,自然成为了许多球友推荐的首选。
而雷霆90NEW就是吸取了雷霆 80和战戟8000的经验后,在专业和业余消费者的体验上取平衡的一款听劝作品。
我的认可: 优化中杆和拍框,适合多种场景 中杆的弹性优化较好,上手门槛略降低
我的疑问: 新设计更偏向速度,进攻力有弱化? 涂装个人觉得辨识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