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这是潜藏在广大入门消费者当中的绿厂入门级,一把保有量意外丰富的球拍,来自2012年的出品。这个保有量不仅体现在某涉黄APP的链接数上,还体现在笔者周遭的线下活动中,不少有一定球龄的球友球包里都放了这个拍。这对于一把尤尼克斯的低端来说,那是挺神奇的一个事。 笔者认为它的外在因素是最有竞争力的地方。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92.54g,平衡点309mm,中杆长210mm,硬度中低,盒式拍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4磅,穿线24lbs无标线。 笔者最近已经不记得用过多少把这类型涂装的球拍了,有很明显的时代印记。拍框两翼用大面积的银色进行过渡和视觉切割。2、10点方向的线孔采用了高端同款的纳米气弹簧技术,同时跟所有其它弓剑不同的是拍框上部采用了类似NS系列的薄翼破风结构,看上去框体就比较纤薄。红得正统就是王道,中杆的饱和度非常高,看这个字体的气势要是不了解行情的话还以为D8是高端拍,实际上它的漆水质量确实跟当时的高端没什么差异。
球拍的重量比较明显,对于现在习惯了4U球拍的球友来说可能已经不太看得上了,而且D8的挥重也不低。除此以外,球拍上手难度整体不高,延续了弓剑系列的均衡传统,72孔大拍面的线床张力偏低,裹球明显,对发力的难度很低,同时中杆也愿意给出弹性。比起中杆,拍面的弹射手感会更明显一点,出球时让人感觉打感很扎实。尽管最后的反馈还是有一点木,不过以它刚上手给我的感觉来看,这拍对拉高远球还是十分舒适的,唯一有点煞风景的球拍自带的掉磅线。 另外,这把拍的挥速也并没有多高,拍头的薄翼处理更多反映到了挥拍的顺畅上。
多打打就不难发现它身上那一股子“弓剑”的味道。除了裹球感明显外,中杆的软让我打不出这是210mm短中杆的球拍,形变发生的难度很低,在后场的下压稍加爆发就很容易打出鞭甩的手感,重杀的上限也止步于此,不过也够用了。只是,这种非常明显的粘球感恐怕不是现在的球友看得上了,大发力时拍面的反馈黏糊糊的并不清爽,虽然知道这是在为球头赋能,但因此变得不愉悦也是常有的事。 相比之下,后场的滑板和劈吊是舒服的操作,有随挥感,拿到高点之后借着拍框的动能将球自然送出去就有很好的下坠效果,容错率非常高。
这把拍用来抽档还比较噩梦,除了懒惰的拍面和整体较高的挥重以外,降低每一拍出球质量的还有绵软的中杆,如果它不是只有210mm的长度那将更加噩梦。有以上因素阻碍每一拍连贯的架拍和引拍,D8的短促发力手感很容易让人泄气,节奏提不上来,两三拍对抗下来很容易处于下风。偏偏球拍的软给它在处理被动球时提高了存活率,所以在我手上会大概率经历被别人盯上持续施压然后吊着一口气顶上几个回合并最终落败的情节。 还好球拍的抗扭没什么问题,指向性虽说不上有多明确,但在长球中多加适应后能打出重复性高的落点并不是难事。
整体用下来,其实算是中规中矩的产品,不过有这样的表现,在借到了绿厂的名头和弓剑系列的光芒后,变得受欢迎是水到渠成的事,况且球拍确实也有系列特征性的打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