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昨晚的混双半决赛中国内战,可以称之为2025年最强“混战”,大概率也会成为羽毛球战史上一场脍炙人口的经典对决,在球迷的心目中永远流传——赛前不被看好的 郭新娃/ 陈芳卉组合苦战三局,掀翻了国羽教练组精心打造的下一个奥运周期混双金牌的绝对保障 蒋振邦/ 黄东萍组合,成功进入全英的混双决赛,郭新娃更是在第三局的收官分数阶段扭伤脚踝咬牙硬顶,打出了自己职业生涯中最高光的一场比赛,充分证明了自己的上限。
一、 “老油条”一词的说明
其实,郭新娃作为一个2000出生的运动员,现在才25岁,远远够不上所谓的“老油条”的称号,但对于球迷来说,知道这个名字可能都是近两年的事情,比起众多少年天才17、18岁就广为人知的战绩,郭新娃前几年一直几十名甚至百名开外的排名,今年才闯入混双的前十,已经算得上是大器晚成、“容颜已老”;另外作为一个身体素质和力量、速度并没有明显长板的混双男运动员,郭新娃最大的特点是出球的多样化——手上停顿的假动作变线、后场重杀轻吊的结合等等,打法上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成熟老练,和新生代以速度力量压制对手的畅快淋漓有比较大的出入。
总体说起来,用“老油条”这么一个词来形容郭新娃,可能比较恰当,也许在这场球之前,多少是带点贬义,毕竟再多的花活带不来得分和胜利就只是花架子。但在这场球之后,这个词更多是展现了郭新娃得分手段的多样化让人防不胜防,至少在我的文章内容中是要着重强调这一点。
二、防守提升,进攻给力
在一月份的印尼公开赛决赛上,郭/陈组合脆败于日本组合,我写了帖子分析了一下失败原因,着重强调他们在接杀方面的最大短板——面对根本不是以进攻见长的 绿川大辉居然也毫无防守之力,被人轻易杀穿。这一次他们面对的是羽毛球队有名的体能狂魔、国家队综合体能冠军的“两万哥”蒋振邦,他的杀球一向以重和快出名,郭/陈组合居然能在重杀之下毫无惧色,打出漂亮的变线,经常让对方无功而返,实在是令人感叹他们的进步。
说完了防守,还不得不提一下进攻——郭/陈组合两个人可能在训练时大大提升了力量,不仅郭在后场的杀球速度上了一个档次,陈芳卉也有不少后场进攻造成对方被动甚至直接得分的情况。配合上郭新娃多变的进攻手法,经常让两万哥出现鱼跃救球的名场面。仅仅从这场比赛来看,混双男选手的进攻并不只有重和快,落点和变化同样也是得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天才的短板
作为一出道就能够硬刚雅思组合的蒋振邦,其优秀的身体能力和一板势大力沉的后场重杀,在球友心目中占据了不少的地位,也被教练组看中成为这个奥运周期的领军人物——让他和现役混双最佳女运动员黄东萍组合就是这一看法的具体表现,也许教练和广大球友们都有同样的想法:这对组合就是下一次奥运会的金牌保障。
两个人今年才刚刚组队,各自从原来排名第一、第二的组合中拆对出来实现强强联手,不可不说是承担了无数人的冠军梦想,但仅仅从这一场球来看,蒋振邦作为少年天才,在混双上还是有不少可以提高的短板,正需要向仅仅大他两岁的“老油条”队友郭新娃好好学习。
进攻的多样性、接杀的变线、过渡球的稳定高质量,这三方面也许是蒋振邦急需提高的最明显的短板。一般的对手在蒋振邦的高质量重杀和黄东萍凶狠的网前扑抢下,基本抵抗不了几个回合就缴械投降,一旦碰到了防守如今天的郭/陈,就必然进入多回合的争夺,蒋振邦在这样的对抗中,短板就会被放大,成为关键的胜负手。从一招鲜吃遍天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少年天才还需要时间的打磨。
四、激情燃烧,让人无限缅怀的一场球
也许,在最后关头,郭新娃脚踝负伤,蒋振邦又逐渐追上比分的时刻,作为场下看球的观众想的是:郭就算赢球,下一场的决赛也无法完全发挥,万一对手不是中国队,岂不是成为拿不到金牌的罪魁恶首?!但赛场上并没有这么多的斤斤计较,用最大的努力堂堂正正击败对手才是最大的尊重!
后面的直播,画面不止一次给到了郭新娃跳杀的落地特写,真让人担心会在镜头中出现令人担忧的情况。还好,最终的奋力一搏收获了胜利,决赛两对中国选手的会师更是让这场对决画上了最终的大团圆结局。
谨以此文记录郭新娃的高光之战,人生能有几回搏,一次高光不负卿!希望郭/陈组合能开启新的征途。
也希望对蒋振邦说一声,你的天花板远没有到来,不要沉浸在过去,更需要磨练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六边形战士!
私底下,国羽混双组教练是最幸福又最纠结的羽毛球教练——如此多的优秀组合,到底让谁成为直通奥运的幸运儿呢?也许只有时间会给出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