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属于前朝雅乐的玩味,恐怕没有多少球友能知晓。 友人的赠予的尤尼克斯BG75Ti显得弥足珍贵。关于这款能炒到¥200且已经停产的粗线,不少人把它放到了神坛上。据说,它也是 田儿贤一爱不释手的御用线材,如此光环加身为什么YY不继续出? 但前朝雅乐,不总会是折射出昔日美好的。 BG75Ti的JP版名称是进攻泰坦,看着有点中二,但性能雷达图对它给出了比较狠的评价。反弹力和耐久得到了兼顾,官方给到了8分,这是BG80相当的水平了。短板在于吸震和控制,不过对进阶球友来说这只能说是参考值。 而正当笔者用“更衣沐浴”的端正心态去尝试仙品的时候,事情发展跟我的预想无法对账。
如果要简述这次体验,那笔者恐怕只能用“无聊”这样的评价。 实际上在笔者的常用磅数上它跟我印象中强调进攻效能的线材印象并不相符。简单地说,这不是一款以硬度或是弹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器材,它的整体感受比较趋近如BG65的耐打线或是如NBG95的综合线,这符合它在以前YY的线材包装的黄色内涵。 以弹性来说,BG75Ti当前的状态并没有给到我触球即出的反馈,同时在大发力的时候拍面发木,存在力量传导上的损失。尽管在拍线所在的平台上它仍然能打出堪用的下压效果,但没能让我体会到线材魅力这种事情本身对这样名声的线材来说本就失格了。 弹性稍低一般也不会造成严重问题,笔者已经在训练线中摸爬滚打一段时间,能适应这样的体质,只要硬度够高也能保证自己发力的信心。然而它在新鲜状态下仍然没有让笔者得到满足。
事已至此,它的耐打性能和保磅性能似乎已经没有太多测试的必要,唯一能称道的地方在于,它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在网口的搓放和后场的吊球可以将球打出可观的旋转,控球表现比官方给出的评分要高一点,略逊色于NBG99。 那么,造成这种落差的原因是我够不上还是这款线根本就不对劲?恐怕都不是,翻到装备库找到值得信任的友人在2009年给出的评价,仍然是绝佳好评。同时将器材给到赠予的友人体验,能力水平更高的他也同样未能获得满意的感受。 既然没有人撒谎,那恐怕是体验的器材发生了变质。由于停产和地区限定发售的因素,目前在大陆流通的BG75TI货量少而且多为陈旧的商品,有时候甚至连进口源头都是可疑的。从这点出发,我便无法建议任何人去尝试这样的体验,毕竟无法保证质量。涂层的氧化导致拍线早已变得庸俗,而对于存量持有者,恐怕当中的大部分也未意识到这个问题,还在奇货可居。
痛心之下,我仍然无法给出好评。既然自身性能以外的客观因素仍然是承担羽球活动的主体即自然人无法避免的事实,那么这样存在于往日之影中的天籁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和镜花水月,得不到、体验不到的内容,跟从来不存在是等价的。 当然,这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我也欢迎有对此表示不甘的球友以提供我再次体验的方式去逆转我对前朝雅乐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