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牛顿发现了函数定积分与原函数的关系并将这一计算方法并应用到物理学研究中,另由莱布尼兹完成了从微积分到定积分公式转化的数学论证。于是这个公式便成为了一切分析科学绕不过的基石。 球拍的进化,离不开对每次的优化进行积分。在我印象中早已找到自己发展道路的、波力自己的破风框速度拍系列,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就了一个新的作品。
参数:4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93.97g,平衡点295mm,6.5mm硼纤维中杆,长220mm,硬度中等,破风框,76孔线床,8-4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VBS66n。 这次的F35II相比于此前的几代来说,粉嫩了不少,跟名字形成了一定的反差。白色的底漆,浅蓝色的线条喷漆比较中性,饱和度不高,外观偏清爽,一改系列锐利的外观风格,同时中杆黑色部分的哑光处理显得触感细腻。拍框上下颜色自然分层,细节修饰量比较合理,尤其是过去比较滥用的烫金帖这次铺设得很克制,起到点睛的作用。我理解它是F35A的后续型号,但要是能以别的后缀来命名以配合球拍的观感那就更好了。
调教上的黄金参数让这把F35II的手感非常均衡,也让笔者非常熟悉。成熟的破风框在适中的挥重和硬度上能发挥出很高的挥速,上手借力挥拍的感觉非常清晰,在拉高远球适应场地热身的时候它已经展示出硼纤维中杆优异的弹性。球拍整体形变量比我预想的更大,毕竟在鱼嘴锥盖上中杆的可形变部分来到了223mm,所以鞭甩回弹的特征非常明显。再加上大拍框带来的高容错,无疑已经为F35II奠定了成为一把优秀的速度糖水拍的基础。
但说到这一类球拍,笔者最担心的就是成品的抗扭水平,过去经手的很多同类型产品在兼顾了上手难度和挥速之后往往在拍面的稳定性上做得一塌糊涂,而352的长中杆确实引起了我的担忧。不过不愧是波力当家的中杆配方,仅6.5mm的直径成功地撑起了笔者对球拍抗扭的要求,让F35II在长球中的指向性非常出色,稍加适应即可稳定打出落点在底角方形上的高远球和挑球。 当然,拍框的高刚性仍然带来了拍面更积极的响应速度,搓放小球容易打中甜区却不容易控制过网高度,其仍然需要更加细腻的手感来稳定控网的效果。
而直到能够获得主动下压的环节,我才理解商家坚持以F35去命名这款球拍的原因。这不是一把需要时刻铆足干劲蓄力攻击的球拍,在大多数的时候它的头重和中杆弹性都允许笔者用偷懒的发力便能打出堪用的进攻。而随着发力的进一步集中,F35II还能继续响应使用者对爆发力的需求,出球速度进一步升高,伴随了高亢的音效。球拍的重杀和轻杀都饶有魅力,即便不能打出直接制胜的进攻,也能创造出下一拍上前跟进的机会,框型对它连贯性能的加强让F35II即便在双打中也能独立完成后场全力下压、中场平抽追身和前场封网得分的全套流程。
不过,跟其它最近波力的新品一样,220mm的中杆在配合鱼嘴盖后形变偏大了不少。快速引拍短促发力的手感不错,但这在快节奏的平抽挡进行时每次挥拍后的拍面回正速度不够迅速,有时候上头了就容易让击球指向出现偏差。 当然了,如今硼纤维中杆搭配破风框的产品已经不少,不同调教之间些许的性能差异或许不会对对抗的最终结果产生影响,不过也必然会发生反应,这种对优秀的定积分仍然会在特定的时间点上给球拍换来质变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