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在自由市场上,对于聚将的选择倾向性越来越高,就个人而言奶拍吸引我的两个地方,一个是颜值,另一个则是确实有点东西的自主创新。其实本来并没有强袭自由-100xu(以下简称奶100xu)的测评计划,还是起源于某位球友私信想体验下我那把新色的9001,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会换拍的,但当他说拿奶100xu和我交换的时候,正巧最近5.8mm的风头仍然正盛,体验下自主品牌的调教,那就索性加个百来块钱,换了罢。 外观方面:一把近玩胜过远观的拍子,通体白色珠光漆打底,蓝金的中杆字体标识很有辨识度,是奶拍一贯的风格,除此之外拍框两侧则采用了大量银色机甲风贴纸,做工细节依旧在线,与前面两款强袭自由K\F明显不同的是,奶100xu外观上完全具有自主设计风格,不再存在照搬对标的现象,这点给个好评。拍框的字体图案呈中心对称,底部和中部将复合刃樋边框、强芯填充减震技术等科技进行标识,总体上外观偏向低调,远观跟个小白拍似的,只有拿到手上切实摸到实物才好感受到质感、细节。 参数方面:76线孔三段式破风框,4ug6规格,去底+缓震膜+手胶总重88.3g,平衡点302mm,5.8㎜中杆(带漆水6.08mm)长205mm,手柄长215mm,拉线雷鸣6526-28lbs,质保磅数30磅 打感方面:在体验过隼U的前提下,说实话我对于极细中杆并没有那么的推崇,始终抱有一个问号,中杆真的是越细越好吗?0.1mm的逐级变量对于中杆击球时的振幅、振频、扭角变化甚至拍框吸震等方面究竟有何影响,嗯,看来今年招生可以考虑换个仿真的小方向来玩玩。话题扯回来,正是基于对隼U的体验,并没有入手年前热度极高的蓝厂100xu,所以无法与之进行对比,以下仅从实际体验角度分享奶100xu的独特打感。 由于到手就是去底的状态,握持起来并没有什么不适,所以到货当天没有重新缠缓震和手胶就直接上场了。整体很轻,三段式的破风拍框提供了比较不错的稳定性和速度属性,拍框中部虽然比较薄,大概7.21mm,但很明显的复合刀樋设计使强度得到提升,并且外观上也显得更帅。即使框型的破风系数不算高,但挥速依然很快,框型采用的蓝厂100xu同款,大拍面自然就带来比较稳定的甜区反馈,在反手过渡、抽对角、劈吊时的容错率还是很可观的。以奶拍一贯的调性来说,通常都会降低拍子的驱动难度,奶100xu同样不例外,尤其是在对拉高远的时候,比较容易打出形变,并没有感觉到拍框和中杆那种若即若离,碎碎的感觉,但在大力击球的时候,仍然能感觉到一定的震手,这也体现了木柄和悬浮手柄在抗扭和吸震方面各有优劣。 进攻方面,头重感偏重,鞭甩效果明显,连贯的属性不错,重杀会略有不足,出球倒是没有太大的包球感,试打环境主要还是以双打为主,那么在快节奏的对抗中,奶100xu的劣势主要体现在极限救球或对抗时,如果习惯性用拍子先去找球,打出去的落点未免有些不如人意,甚至出现好几球扑杀打呲的情况。防守方面很是亮眼,接杀时比较轻松就能顶到中后场的位置,平抽挡则依靠较快的回弹速率,基本不会在短兵相接的环节吃亏,不过太过抢眼的弹性反馈,非常考验网前小球的细腻把控,稍有不慎很容易给出对手合适的击球点。总体来看是一把好驱动,但需要适应的一把球拍,并不是一上手就能打得明白那种。至于更多球友关注的抗扭问题,我个人觉得在80分左右吧,尽管奶100xu在抗扭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通过中杆做短、采用木柄并且采用多种科技堆积的形式,已经极大地加强了抗扭,足够进阶球友的使用,但稳定性和滤震方面的不足依旧客观存在。 总结:5.8mm的中杆在打感上没有那么lj,技术总是在一步步的成熟,发展的道路上肯定不乏各式各样的尝试者,强袭自由100xu可以说是奶拍在这个赛道的起点,但肯定不是终点,用三四百的价格,体验下极细中杆的魅力,试错成本并不高,还是值得推荐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