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又一年春,“迭代”成为了关键词。 新能源车在迭代,手机在迭代,AI在迭代,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一直随之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工具迭代的目的,本质是为了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或是工作效率,但球拍的迭代往往会产生偏颇。笔者已经经历过不少优秀产品在以更强调舒适化、低门槛化的目标进行迭代后变成了完全不同味道的产品的这种事情。这情况对于高端拍来说,是一个不确定因素。 但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产品,相比之下它们更容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参数:4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92.08g,平衡点296mm,中杆长218mm,硬度极高,盒式拍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5磅,穿线26-28lbs 薰风JS-65。 国伦2300的前作笔者也体验了,二代在外观上的风格保持与一代一致,青色的漆水和装饰性的花纹占据了主要的印象。但在具体的设计上,薰风艺术部门显然想让球拍看起来更加华丽一点,于是可以看到拍头带浅浅的珠光漆效果和以网点化风格呈现暗纹文字。球拍看上去整体比较协调,细节量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按照我对薰风的理解,它们一般不会在高端拍的平衡点和球拍挥重上做出极端化处理,对于国伦二代的重量分配也仍然符合笔者的预期,相信其也不会对一代的用户带来困扰。但球拍在配置上做得反常的地方有两处比较明显:一是在各大厂家普遍追求更多形变以及更细中杆的大环境下,薰风给国伦二代配了根非常粗壮的中杆,带漆水直径来到了7.2mm级别;二是球拍的整体硬度比较高,尤其是中杆的硬度,其官方标定的平均值是8.0,属于品牌最硬的一个档次。 如此配置下来,球拍在上手时就体现出了强烈的自身风格,马上就能对使用者群体进行区分。一方面,盒式拍框的高稳定高容错以及平衡拍的头重感让国伦二代的引拍及挥拍发力感觉清晰,让人倍有信心;另一方面,打中球头时会产生近乎赤裸的力量反馈,而且中杆形变量很小,对初学者来说不容易借力,更多只能借用到线床的那点弹性去出球,硬得难受且不容易打到位,甚至容易发木。所以,薰风这次是狠下心来,造了一把面向更高要求群体的进阶球拍,在这个方向上与一代形成了明显区分。 在迈过了使用门槛的前提之上,国伦二代感觉直接的特点让它收获了理所应当的短促发力效果。在主动状态下以内旋发力驱动的击球弹射力量传导效率高,能打出很好的出球速度和力度,同时可以将引拍动作限制得更加隐蔽。在这方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它在平抽挡和前半场预判拦截时的手感,在不失灵活性的前提下能基于高出球质量将破坏场面对抗节奏的威胁提到更高水平。球拍自身似乎也在时刻提醒着自己,专注于接下来的每一拍回球。 同时,国伦二代那近乎偏激的抗扭表现给它赋予了强烈的控球属性。在大后场对角线的高远球中,对出球落点的控制尽在掌控,出球不发飘且飞行线路可重复性非常好,出现打呲情况的原因只能出自使用者身上。我可以尽可能地瞄着边线出球,不用担心球拍不听话或是拍面没对正的情况,在推、杀、挑、搓、放、勾中充分贯彻自己的想法,似乎对方半场从网口到后发球线中间的所有区域都能成为自己的瞄点。 不得不说,这把球拍在长时间的对抗中总是需要绷紧神经,用下来容易让人疲惫。 但它的进攻表现又是如此的高亢和振奋,让人在正反馈中不知不觉中榨干自己的体能。国伦二代的力量传导特性有着很高的效率,对于发力感觉良好的球友来说其打中甜区后所展示出的爆发力有很高的进攻潜力可挖。伴随着一声嘹亮的音效,国伦二代无论是在全力重杀还是在突击点杀中都能以能量或是角度的形式斩获得分机会,不到300mm的平衡点丝毫没有影响到球拍下压的手感。 当然,这把球拍在被动局面中的摆脱表现相对乏力了不少,毕竟偏激进的调教策略,在发力动作受限时球拍的高硬度和难驱动必然反噬基本功不够的使用者。 国伦二代是一把定位十分明确的产品,它对使用者能力的要求并不含糊,而它自身的性能上限同样不含糊,只要能给它持续地注入专注和力量,它便能一直维持高水平的控制和进攻表现。本来只有当每个维度的表现都来得比原版更好时才能配得上“迭代”一词,但很多厂家的主力型号往往都只通过小修小补便冠以二代之名,于是要求便降低了。不过薰风的做法很符合我心目中对迭代的理解,尽管国伦2300二代并不是一把大众情人款的球拍,但这种倔强也完全值得我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