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早几年前,我对威臣感兴趣的球拍只有一把,降魔K6。那时候我对三大以外的品牌接触还没有那么多,很容易受宣传页面的影响,而K6的海报和命名确实都做得比较酷炫。 同样的,那个时期的我对球拍的构造没那么多的了解,于是也很容易被我没见过的科技或是构型给吓唬到。K6的官方宣传也确实提到了VS所应用的独门科技。 不过受制于球拍定价,我当时没有办法试用,反而是最近在球友的帮助下,我得以试用这一款曾经有眼缘的产品。不同的是,如今的我已经具备些许的解构能力。 参数:4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93.04g,平衡点295mm,中杆长215mm,硬度中高,破风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小品牌线。 这是K6的新色,在序号上以R后缀进行了区分。球拍呈现大红色,标准的拍框三段色分布,贴纸用量合适,看着杀气很重。我对这么凶的设计语言持中性态度,但因为拍框本身的特殊构型,导致了球拍其实没有办法上更多的装饰元素,所以在过了新鲜期之后,会觉得K6R的外观缺少了后味。 威臣的降魔系列主打异形构造的拍框结构,作为具有逆天三通设计的XP的前辈,K6R的拍框也不走寻常路,两翼大面积采用了独一无二的锯齿化处理,让整个拍看上去棱角分明、麻麻赖赖。这样的记忆点非常深刻,只是不一定能引起正反馈。 拍框上的异构,要么用以提升拍框弯折程度,在击球时能有更好的弹射效果,要么加强拍框刚性,在击球时产生更稳定的抗扭。从宣传上看,K6R采用的是后一种思路。 正因如此,球拍并不是特别好上手,其主观打感比官方标记的更硬一点,也确实是被拍框的刚硬带偏了。适中的头重和高度破风的拍框本来相当有利于主动球借力发力的进行,但线床的所有震动都被如实地保留了下来,出球反馈过于赤裸,可能会对初级球友带来身体负担。另外拍面的持球感低也导致了发力要求上的提升,单纯依靠中杆形变无法很好地提高球头弹射出去后的飞行质量,也时刻要求使用者多进行短促发力。 但VS本来就将这把球拍定位为专业向的装备,而在能力能覆盖的前体下,拍面指向性上的优势很容易转化成高控球质量。各种长、短距离出球的落点极具可控性,而且因为拍框硬线床响应速度快,K6R出手速度也很快,短促发力的平抽平挡平推更具有穿透力和突然性。一般而言,过于刚硬的拍面在控球时会造成出手调整窗口收窄容易弹高的情况,但K6R的大拍面很好地缓解了容错率不高的情况,这在后场的吊球和滑板中同样有所体现。 到了进攻的环节,其实没有太多可说的地方,球拍中等强度的挥重和偏硬的调教更加强调使用者主动发力,球拍的弹性其实并没有多出色,但凭借拍面的稳定性和自身挥速上的优势,以更加连贯的手法打多变的落点会有更加出色的进攻受益,只是整体而言这种偏硬负担偏大的球拍用起来没有太舒服和讨喜。 一方面,降魔系列让人印象深刻,其标志性的异构框型、破风处理和偏硬调教都预示了这不会出现一款等闲之辈;另一方面,如此标新立异和不肯妥协的打感配合高端的定价对其受众的筛选也会更加明显,比如曾经笔者给出好评的XP目前在装备库上的分数也不高。心情是矛盾的,既希望它能继续有新作涌现,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它太偏激,仿佛一个魂玩家中了宫崎英高的圈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