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羽在线社区


找回密码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762|回复: 6

[评测体验] 蓝金刀-神速LYC:换皮极音速?横评神速LYC/极音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使用道具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文略览:网传减配问题似乎并不存在,我称之为头变重但连贯速度变慢的进攻型极音速,它与极音速的关系就像是速度拍里的天斧88SP、DP

本文针对现有网络舆论评价进行逐一求证,全文分为静态测评、动态测评、总结三部分

[下文以“蓝金刀”代指“神速LYC”]


静态测评

真的减配了吗?

根据现有资料,蓝金刀与极音速的配置差异主要在于“Formosa carbon fiber”的应用,极音速有而蓝金刀没有,再加上蓝金刀的吊牌价(1680)比极音速(1790)低了一百多,因此网络上普遍的言论是蓝金刀存在减配,是极音速的tour版、青春版、简配版。
为了弄清楚蓝金刀到底有没有减配,我进行了仔细研究。“Formosa carbon fiber”这项材料译过来就是“中国台湾碳素”

蓝金刀的产地在南京,极音速的产地在中国台湾,就此看来,产地位于南京的蓝金刀没有将“Formosa carbon fiber”列入配置清单也非常合理,毕竟南京产的球拍,怎么会用台湾产的碳素呢?

这项材料的有无只能说明产地的不同,并不能理解为蓝金刀被砍掉了某项配置。在此之后我也继续研究了台产碳素是否与南京碳素存在差别,以至于有人认为使用南京碳素就是减配,最后我没有找到资料或是其他客观证据能证明这一点。当然如果有球友认为台湾碳素优于南京碳素,也欢迎在评论区提出客观证据并讨论。


对于吊牌价的差异,一位出席蓝金刀发布订货会的博主(小红书@拓羽瓜瓜穿线徐)声称,设计师给出的解释是配置设计相同,但目前的材料成本相比极音速推出时有所下降,故定价随之降低。
此外还有如下网络舆论:①蓝金刀没有应用百洛碳素;②百洛碳素应用减少;③碳素等级与模量降低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调查,发现:①蓝金刀中杆明确标识“PYROFIL ×ANTI-TORSION”,与极音速中杆标识一模一样;②③两点则根本无从考证,找不到能够支撑这种结论的客观证据。随着调查我反正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这种说法从何而来

如果各位球友有准确的消息来源与证据能够证实蓝金刀减配,也非常欢迎在评论区提出讨论。




纸面参数
【空拍重量、上线上手胶重量、平衡点】
蓝金刀 78.1g、88.4g、312mm
极音速 78.9g、89.1g、304mm

外观对比
漆水:与极音速的全拍哑光漆不同,蓝金刀换用了亮面漆+哑光漆的组合。拍框与中杆的上半部分使用亮面漆水,中杆根部使用黑色哑光漆,增加了层次感和设计感。实物到手的感觉非常惊艳闪亮,照片拍不出来

此外,漆水的质量相比极音速有较大提升,到目前我用蓝金刀打了两晚上的双打对抗局,打框掉漆的现象目前还没有出现。反观极音速在第一场球打框就已经开始掉漆,使用一段时间后,即使没有撞拍、刮地,也变成伤痕累累的战损成色。二手市场较少有首线无暇的极音速,正是因为极音速的漆水过于脆皮。这一点在蓝金刀上得到了不小的改善,漆水质量的提升其实也有利于球友们选购、体验,就算打了几场球发现不适合自己,卖二手也不会因为有瑕疵亏损太多。


框型对比:如下图,两球拍叠放俯拍,在相同球线磅数、相同穿线师的情况下,框型相同,完全重合。


拍框细节:此前在网上看到有球友认为蓝金刀的开槽位置相较极音速稍微靠上。到手第一时间我就对这种说法进行求证,最终发现,蓝金刀和极音速的开槽位置没有任何差别,都是第18-19线孔之间。

线孔:极音速广受诟病的线孔排列不规则问题在蓝金刀上得到解决,线孔变得间距均匀统一,没有出现像极音速那样线间距忽大忽小的现象。

外观设计颜值评价:
钴蓝色作为琉璃、陶瓷、青花瓷的蓝色染料,曾惊艳全世界。这次胜利把它用在球拍涂装上,整体呈现蓝色为主、黑色为辅、金色点缀的效果,个人认为非常深邃有高级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向天斧99的蓝金配色致敬(不知道这个涂装是胜利设计师的设计还是刘雨辰的意见?)拿到球馆里去,穿线师和不少球友都惊呼它远远看上去真的很像蓝99。我对蓝金刀的颜值相当满意,因为极音速的漆水真的…不太好看。它可以说是修复了极音速的颜值缺陷……实不相瞒,我买蓝金刀正是因为实在是太喜欢极音速,而极音速的漆水又实在太丑


动态测评

球拍情况:两把球拍均为4ug5未上底胶,三层缓震膜+手胶,球线使用白色雷鸣65,26-27磅2结法,同一穿线师、同天拉线

个人情况:中羽5级左右,长年主打男双对抗,速度型球员,主力拍极音速,身高186,体重152斤

中杆硬度:蓝金刀=极音速 硬弹风格,依赖主动发力鞭打发力,对球员能力有要求。

头重感:蓝金刀>极音速 蓝金刀头明显更重,在静态测评的平衡点参数里也能看出来,蓝金刀的平衡点比极音速高了8mm左右,这是目前感受到蓝金刀和极音速最明显的区别

挥速:蓝金刀=极音速 快快快快快还是快 非常快 特别快

平抽挡连贯:蓝金刀<极音速 由于头重加强,挥拍惯性大,蓝金刀连贯速度明显比极音速慢。极音速的抽挡表现非常无敌,快到不可思议:两人对抽,能够边抽边打出向前的压制,甚至能从中场抽档一路压到网前去封网。蓝金刀的抽挡连贯速度则显得有些笨拙吃力,需要对抗拍头的惯性,不如极音速那样轻快灵活

重杀威胁:蓝金刀>极音速 由于增加了一些头重感,蓝金刀在后场重杀时会让我更有信心,它的进攻威胁不亚于雷霆80、77p之类的均衡进攻拍,但肯定不如纯血进攻拍来的暴力。更多情况下,蓝金刀和极音速最适合的还是突击拦截点杀,wes3.0配合闪动发力点杀真的太爽太爽了,下压感和弹射感非常足

防守:蓝金刀<极音速,不分上下。防守可以说是极音速的强项。很多看上去根本防不了的暴力杀球,手一伸莫名其妙就防回去了,它的离谱挥速甚至能让你有一些引拍发力的空间,回顶对面一个非常到位的后场球。适应极音速的挥速以后,防守时也能有足够的空间和角度来做变线。以上特性都是基于极音速快到离谱的出拍速度,但蓝金刀因为头重感加强,出拍速度减慢,防守表现就不如极音速出色了,但仍然属于防守第一梯队

出球速度:蓝金刀=极音速 都属于触球即走的打感,出球干脆迅速,不粘球

网前小球手感:蓝金刀>极音速 极音速的网前小球确实是不足之处,手感模糊发飘,容易搓得过高过低。尽管蓝金刀在网前搓放勾的手感比极音速稍扎实一些,但还是不太清晰。我用这俩拍子在网前会尽量避免搓放斗网,一般采取切送、推挡或是扑压抓球,尤其是网前抓球,是这俩拍子的绝对强项。

后场控球:蓝金刀=极音速 感受不出差别,抗扭都很不错,指哪打哪,非常适合打落点
适宜的发力方式:鞭打发力、闪动发力。另外我还发现它的发力特点非常适合做假动作



总结

蓝金刀的手感表现具有典型的极音速风格(硬、脆、极快、弹),但又有所不同。蓝金刀增加了头重感以提升后场进攻威胁,有一种比极音速更强的扎实感,而代价则是牺牲了连贯速度。极音速有四快:出球快、挥速快、连贯快、防守快;而蓝金刀则是出球快、挥速快、杀球快。

在主观上来说,总体手感比较相似,我个人理解为头重加强并且漆水更好看的进攻型极音速。极音速给我的感觉是“轻快灵活”,蓝金刀给我的感觉多了一分“势大力沉”                                                                                                                                                                                                                                                                                                                                                                                                                     

在客观上来讲,除了加强头重感和漆水设计以外,暂未发现与极音速有不同的地方。

蓝金刀与极音速的关系就像是速度拍里的天斧88系列:极音速就像是88sp,主打快速连贯的平抽挡、前场抓球和防守摆脱,侧重于双打中前场;而蓝金刀则像是88dp,在快的同时加强了进攻属性,后场威胁更大
最后我想说的:

部分博主和球友将上述手感差别的原因归结为配置差异和产地差异,对此我的看法如下:

个人水平为中羽5级左右,自知技术实力远远不如各位手感细腻的9级大神,亦或手感实在愚木,虽长期以极音速为主力拍,换用蓝金刀细细品味,也实在打不出所谓南京产与台产的区别,更感受不到所谓某种碳素的加入或缺如,所感仅有上文所述的一些差别。

如果一定要探求造成这些手感差别的原因,那么在拥有足够多的同款球拍并充分控制变量之前,我认为尚不能排除设计特点、批次差异、个体差异、球拍成色差异、球拍重量差异等因素。一些球友和测评博主简单地将造成打感不同的原因归结为配置差异、产地差异,无疑过于武断草率,也难以服众,可以说是妄下结论。

同款的两只球拍尚且都能有打感差异,为什么不同款的球拍就能如此笃言是产地差异和“减配”造成的呢?排除其他变量因素的理由是什么?

由此引发一个想法:如果将一批热门拍全部喷上黑漆,邀请测评博主和球友来试打并分辨品牌型号、产地、版本、球线、磅数,甚至球拍的配置,正确率能有多少?这又将撕下多少人的遮羞布,砸碎多少人的饭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一个赞一个2
2
发表于 11 小时前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毕竟南京产的球拍,怎么会用台湾产的碳素呢?”

这是什么逻辑,国内厂家制造的球拍就不能用其他产地的碳素?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8 小时前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songyan850725 发表于 2025-07-01 06:19
“毕竟南京产的球拍,怎么会用台湾产的碳素呢?”

这是什么逻辑,国内厂家制造的球拍就不能用其他产地的碳素?

哈哈,再讲多点要封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songyan850725 发表于 2025-07-01 06:19
“毕竟南京产的球拍,怎么会用台湾产的碳素呢?”

这是什么逻辑,国内厂家制造的球拍就不能用其他产地的碳素?

那对胜利来讲,这样大费周章把台湾的碳素原材料运到南京,再在南京生产一把与极音速使用完全相同材料的球拍,是为了在配置上少列一项使用到的原材料并且少卖个百来块吗?这光是运输折腾的成本就比台湾本地高,吊牌价更不可能下降。换个角度来想, 蓝金刀和极音速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主体碳素产地不同,所以胜利的宣传部门特意在配置中抹去了极音速配置中的“formosa carbon fiber”,其他配置直接照搬极音速,意在避免一些可能由此产生的法lv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5 小时前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磊shenzhen 发表于 2025-07-01 12:25
那对胜利来讲,这样大费周章把台湾的碳素原材料运到南京,再在南京生产一把与极音速使用完全相同材料的球拍,是为了在配置上少列一项使用到的原材料并且少卖个百来块吗?这光是运输折腾的成本就比台湾本地高,吊牌价更不可能下降。换个角度来想, 蓝金刀和极音速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主体碳素产地不同,所以胜利的宣传部门特意在配置中抹去了极音速配置中的“formosa carbon fiber”,其他配置直接照搬极音速,意在避免一些可能由此产生的法lv问题🤔🤔

你这都是个人猜测,没有什么实际依据。主体材料装备库和推广宣传都写的很清楚,都是一样的,只是少了“formosa carbon fiber”。如果说把台产的碳素运到南京算是“大费周章”,那把日本生产的碳素运到南京算是什么?

皮裤套棉裤,吊牌价格下降必然有缘故,作为一个以HSPLUS为基础推出的签名版本球拍,如果没有任何减配,有了明星签名反而比常规版本的HSPLUS价格更低,售价更便宜,那这个逻辑真是鬼才,签约球员的意义何在,为了给自己的口碑爆款降价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是我的推测,我觉得要弄明白有没有减配,就得先搞明白这个台产碳纤维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基础材料,还是类似wes、力量环之类的特殊科技配置?有没有什么影响打感的特殊作用?我目前倾向于这是一种没有特殊作用的基础材料(因为昨晚两把拍子试打下来拍框的打感真的几乎没有区别,所以姑且不认为这项配置的有无能导致特殊的打感变化)而根据你第2段评论的说法,这还是一种不作为主体材料的次要材料。由此要敲定他存在减配的话,可能还需要讨论不同产地碳素之间是否有品质差异,即这个台产碳纤维是不是一种高品质的碳纤维,但是蓝金刀没有使用,所以可以称之为减配?结合你第1段评论的意思,南京产的蓝金刀是有可能使用了台产碳纤维的,这有点把我绕进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songyan850725 发表于 2025-07-01 12:54
你这都是个人猜测,没有什么实际依据。主体材料装备库和推广宣传都写的很清楚,都是一样的,只是少了“formosa carbon fiber”。如果说把台产的碳素运到南京算是“大费周章”,那把日本生产的碳素运到南京算是什么?

皮裤套棉裤,吊牌价格下降必然有缘故,作为一个以HSPLUS为基础推出的签名版本球拍,如果没有任何减配,有了明星签名反而比常规版本的HSPLUS价格更低,售价更便宜,那这个逻辑真是鬼才,签约球员的意义何在,为了给自己的口碑爆款降价是吧?

确实是我的推测,我觉得要弄明白有没有减配,就得先搞明白这个台产碳纤维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基础材料,还是类似wes、力量环之类的特殊科技配置?有没有什么影响打感的特殊作用?我目前倾向于这是一种没有特殊作用的基础材料(因为昨晚两把拍子试打下来拍框的打感真的几乎没有区别,所以姑且不认为这项配置的有无能导致特殊的打感变化)而根据你第2段评论的说法,这还是一种不作为主体材料的次要材料。由此要敲定他存在减配的话,可能还需要讨论不同产地碳素之间是否有品质差异,即这个台产碳纤维是不是一种高品质的碳纤维,但是蓝金刀没有使用,所以可以称之为减配?结合你第1段评论的意思,南京产的蓝金刀是有可能使用了台产碳纤维的,这有点把我绕进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 小时前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磊shenzhen 发表于 2025-07-01 14:58
确实是我的推测,我觉得要弄明白有没有减配,就得先搞明白这个台产碳纤维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基础材料,还是类似wes、力量环之类的特殊科技配置?有没有什么影响打感的特殊作用?我目前倾向于这是一种没有特殊作用的基础材料(因为昨晚两把拍子试打下来拍框的打感真的几乎没有区别,所以姑且不认为这项配置的有无能导致特殊的打感变化)而根据你第2段评论的说法,这还是一种不作为主体材料的次要材料。由此要敲定他存在减配的话,可能还需要讨论不同产地碳素之间是否有品质差异,即这个台产碳纤维是不是一种高品质的碳纤维,但是蓝金刀没有使用,所以可以称之为减配?结合你第1段评论的意思,南京产的蓝金刀是有可能使用了台产碳纤维的,这有点把我绕进去了


“formosa carbon fiber”是基础的碳纤维,肯定是涉及到球拍本体结构的,而不是科技。至于打感有没有不同,这个千人千手没法评论,但是结构不同了要是强说打感相同,肯定也不太合理,就算真有不同业余也不一定有人能打出来,这倒是真的。

我第一段的意思是:使用什么材料和这个材料的产地没有任何关系。就看厂家想不想用,不想用就是手里有一车皮也不给你用;想用的话哪怕他是南极产的,该用还是会用。

生产企业用不用的主要因素就是成本和利润合不合的来,降本增效是所有制造行业永恒的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小黑屋|手机APP|商务联系|招聘信息|中羽在线 ( 闽ICP备19012345号-2 )

GMT+8, 2025-7-1 17:55 , Processed in 0.042448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