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坑薰风以来,笔者先后体验过“钢铁玫瑰”“黄金圣剑2900二代”以及“吕布”等多款球拍,这些型号在同价位段上展现出相当高的性价比,无不体现出薰风在羽毛球拍领域的深刻理解与持续创新。而今天的主角,则是薰风修罗二代——一款注重进攻导向、细中杆调校的实战利器。 本次测评将围绕实际使用中的主观打感展开,参数信息可参考装备库,此处不再赘述。 笔者此次测试搭配的是yy exb63线26-28磅。 颜值初探:蓝金铸刃,战意森然 修罗二代通体以暗金属蓝为基底,搭配内敛的消光黑,拍框边缘隐现锋刃似的线条设计,仿佛刀痕斜斜,战意未发先成压迫之势。修罗字样犹如战甲铭刻的咒文,昭示着它并非装饰,而是一柄真正用于实战的兵器。相对于黄金圣剑,修罗二代的审美更偏冷峻、肃杀,不求华丽,力求克敌。整体质感非常扎实,重量感十足,拿在手中,有种“披甲上阵”的仪式感。 打感解析:刚猛不躁,扎实稳定 从参数上看,修罗二代依旧延续偏头重+硬杆路线,但与2900二代相比,中杆更稳定,出球反馈也更直接,指向性更清晰;相对吕布来说,力量释放更顺畅,属于“进攻强化+容错适度”的结构升级。值得一提的是,吕布虽然是一支2开的极具性价比的“划水神拍”,适合双打或日常放松娱乐,但由于中杆偏软,重杀过程中容易泄力,击球回弹略显滞后,连续进攻手感也相对偏肉。相比而言,修罗二代则避免了这一短板,击球稳定、节奏可控。 高远球:轨迹稳定,力量集中 修罗二代初上手没有那种“太硬、弹不动”的排斥感,更多是一种厚实蓄力、等待爆发的存在。 在高远球中,修罗二代表现出优秀的控场能力,得益于细中杆和偏小的拍框,鞭打感和聚力感尤为明显,即使是初学者(不是薛松老师那样的初学者)也能将球轻松送至对手底线。不过,相对于笔者目前的主力战拍李宁n901 复刻版来说,刚性有余而韧性欠佳,会感觉到球拍在手中略微震动,不知是薰风有意为之,还是调教欠妥,笔者以前(主力战拍为拳击手时期)非常喜欢这种感觉,会让使用者有一种切切实实在打球的感觉,不过随着工作的摧残,班味渐浓,大拍框韧中杆可能才是最后的归宿。 进攻杀球:拳拳到肉,一击封喉 修罗二代的最大亮点,毫无疑问在于进攻表现。 杀球前的蓄势感十分明显,击球瞬间则如重锤击鼓,反馈清晰、干脆,不拖不晃。重杀时其拍头惯性和中杆反馈都极具“拳拳到肉”的实感。后场重杀中,能明显感受到拍头借助动能“顺势而下”的压迫感——落点犀利,回球空间被有效压缩。劈杀时,球的落点也相对精准,尤其在重杀难以突破对手防线时,通过劈杀改变节奏,也是一种高效的战术选择。点杀方面稍有门槛,需腕部发力精准,否则会因拍头惯性而影响落点控制。 防守摆脱:高门槛,强回报 修罗二代在防守上的表现可以用一句话总结:上限高,门槛也高。拍头偏重在快节奏双打抽挡中略显吃力,对手连续攻击下若发力空间不到位,极易出现回球质量偏低,被对手连续进攻致死的情况。但若使用者具备较强的预判和出拍能力,修罗二代的刚性拍框会成为一个优势,接杀时依靠拍面弹性便能完成有效挡回,尤其在被动回挑中,拍头重量反而可用于“借力打力”,将劣势拉回平局。 总结:进攻为骨,控制为刃 修罗二代延续了薰风进攻拍的传统优势,同时在容错性、操控感上做了细节优化,更适合“以进为主,攻中带控”的单打选手或双打后场选手使用。 薰风在近期的新款球拍中明显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也确实调教出了别出心裁的“国产球拍手感印记”,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我也愿意去花一点时间和金钱去体味不同的“薰风感”。但是,也得承认,薰风的球拍整体调性还是没有三大厂那么“舒服”,这并不说明球拍不好打,小薰风初上手时确实非常惊艳,但打久了总会有一种所谓“腻”的感受。或许是品牌沉淀尚浅,又或许是打感尚未完全成熟。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那些热衷探索、乐于尝鲜、渴望实战突破球友的又一选项。 也许,薰风的不断努力和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