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蓝厂的极音速,仍然是当前最热门的速度拍之一,其对速度和进攻的共同追求以及效仿极速10小拍框所获得的极致效果让很多业余进阶球友都爱不释手。而对没有包袱的很多品牌来说,这自然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并没有什么不妥。
在这把卡林上,笔者没能从它身上找到来自挑战者的野心,可尽管如此,K11pro仍然是一把用着令人心旷神怡的速度利器。
参数:5UG6,有底,使用状态总重85.97g,平衡点303mm,中杆长218mm,硬度高,破风小拍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卡林KT61。
从型号上看,这继承自笔者还没接触过的K11,同时外观风格也得到延续。不过刚上手的K11P显得过分朴素了,纯白底漆加仅有的浅色线条贴纸颇有笔者曾经用过的NF8那么素,而后者仅仅是一款带漆小黑拍。
然值得肯定的是,在对抗球拍轻量化的趋势延续的当下,卡林推出5U规格该框型的产品有着积极意义,能很好地迎合市场需求。当然,打铁仍需自身硬,而并非只满足于重量这一参数。
而K11P的回应也很直接,在上手阶段就能告知使用者自己能胜任轻量化速度拍的严肃对抗。球拍重量分配明显偏拍头,但自重较低,在挥拍期间不形成过高力量负担的同时可以提供足够的借力感去完成上手主动球的驱动过程。虽然拍面略小且中杆偏硬,但更高的挥速为降低发力难度起到了特征性的辅助作用,让整个发力击球的行程变得畅快,磨合起来并不复杂。
但要说我真的能从它身上找到的HS plus味道,并不在小拍框破风框上,而是卡林自持的WES系统,让K11P的鞭甩感相当出众。
以它的体量来看,往往是灵活有余而威力不足的,但这回似乎不影响K11P在机会球出现时的制胜能力。球拍有一定的聚力感,而且大发力下中杆的形变鞭甩很明显,拍面形成的高末梢速度,在击球瞬间凝聚为集中的能量,传递到球头上使其能成门罗效应中破坏力惊人的金属射流,或通过平高、或通过平抽、或通过重杀,直接破坏掉对方用于防御的反应装甲。
接下来,就是利用连贯上的优势,命中目标。而哪怕是被对方顶出了一拍空档而导致被动,只要看准了球头位置把它打回去,那么球拍本身的弹性也会帮你解决最棘手的发力问题。
硬拍整体的硬度比较高,在快节奏来球的连贯上表现也很出色。在隔网而对的平抽局面上,K11P始终有着不落下风的底气和如臂使指的触感,主打一个用反应能力和基本功硬吃。可惜在拍线的选择上产生了偏差,导致了拍面吃球的时间过长,出球不够干脆,果然还是KT65会更符合我审美。不过尽管在很长一段的体验时长内我用k11p都没有表现出不适,但用到后面还会多少有被球拍整体偏高的硬度反噬,上头的话还是要找机会冷却一下头脑。
也确实是对得起广泛好评的一款出品。听说卡林最近出了新线?那是后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