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90K2TD,早年我就听闻它炸裂的性价比,而它的键盘值确实很高。跟90K2相仿的外观,百洛碳6.8mm中杆,动力破风框,强芯填充,悬浮手柄,WES2.0,基本上看不出来它跟90K2的区别,作为一款中端球拍那确实逆天。
但是,堆料可不能天然形成一把好球拍,而90K2TD在我看来可以一个例子,反面的。
是,这把拍在装备库的评分还不错,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93.34g,平衡点307mm,中杆长215mm,硬度中高,动力破风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8磅,穿线25-27lbs
蓝厂做TD可远早于绿厂做tour,也深谙其道。一来直接跟高端型号对标,清晰易懂,按需购买,而且节省了宣传费用,二来将外观形象直接往老大哥上面靠,这样拿到球场上也有一点信仰加成。90K2TD不必多说,乍一看不仔细的话真的拿它跟90K2分辨不出来。当然,揪细节的话诸如“图案形状不一样”“中杆型号有TD标识”“没有用高反光水贴”也是能发现的,不过试问这重要吗?
虽然是3U的规格,球拍的挥重也还好,而且挥速保持了高端的水平。按道理说,对于基于已经熟悉过的球拍而进行调整的产品我会上手得更快,90K2TD也是如此。何况,90K2本身就是体系中上手难度较低的一款,所以在90K2TD很快就能找到它的驱动感,借力情况良好,对于主动的拿点高的球打出去比较舒服,甜区特性明确,容错率还不错。可以说,除开击球反馈稍木一点外,球拍没有在其他方面给我带来麻烦。
接下来,我可以聚焦到这把球拍的更多麻烦中。
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早期悬浮手柄的共同问题,有比较明显的松脱趋势。尽管在静止状态下中杆和手柄的结合没有明显问题,甚至在刻意拽和弯折的时候都不会造成破坏。不过一旦下场实际使用并开始主动发力,整拍中杆及以上的部分就开始晃了,可以很自然地归因到手柄的问题。而且,笔者手上的素材还有一定的异响,这种蓝厂的远古传统艺能居然重现了?考虑到90K2TD的推出时间,蓝厂理应已经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基本到位的完善了,然而这的确很可惜。
由此带来的,是控球一塌糊涂的手感。因为整拍都存在大量的不稳定性,所以哪怕是不发力的时候,你还是会担心出球飞行的走向,而它确实对得起这种怀疑,基本上打不出自己想要的落点,而且是从出球的摆向上就产生了偏差。
然后,重点来了,虽然球拍本身的下压感不错,但因为同样的问题,导致笔者既不敢发力通过增加出球的威力来解决问题,也无法把精力放在提高下压落点质量来达到进攻效果。甚至在相持的局面中,同样的位置同样的发力出球也会在发飘和下网之间来回横跳。
到了后面,基本上没有办法评了,甚至连它的漆水质量也是比90K2差一点,强度不足以抵抗打框。当然这大概是一个偶然事件,但装备库的评论中果然有看到跟我遇到同样问题的,谁也不想踩雷,只要这是一个有概率的事件,那都会极大影响实际使用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