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引言
最近配同事和几个新入坑羽毛球的朋友打球的时候,总是被要求给他们推荐一些新手可入的羽毛球装备,主要的需求主要是:
- 好上手:新打球的朋友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所以球拍要有一定的糖水属性。
- 进攻性强:谁还不喜欢杀球瞬间的畅快感?要让他们杀得爽,才能继续坚持下去。
- 价格便宜:除了几个经济自由的大佬,无论是刚入职场的小朋友还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哥,都不太想买太贵的。
所以,最近研究发现了一些好上手、性能好、价格还便宜的适合新手的装备,分期分享。
本期推荐
本期推荐薰风Kumpoo吕布羽毛球拍,这款球拍的核心卖点就是「暴力下压」,对新手而言,它的设计确实能将杀球爽感放大到极致。
技术优势解析
得益于拍框重量集中在上部的设计,挥拍时像抡一把锤子,拍头惯性带动下压的动作轨迹更直接,实战时平衡点在302mm左右。即便新手杀球动作不够标准,也能借头重惯性感受到“哐当”砸地板的力量感。
新手普遍发力不连贯,40T材质在大力击球时如同弹簧板,大动作挥拍能清晰感知到力量传导—回弹的节奏。例如杀球时即使手腕爆发力不足,中杆的快速回弹会弥补发力空缺,出球依然干脆不粘腻。
中杆弯曲点前移的设计,让杀球的触球点更集中,类似用棍子前端“戳击”的效果,充分发挥球拍的鞭甩效果,在挥拍时能更好的借助球拍的弹力弥补自身发力的不足。
实战体验分享
球拍头沉感明显,在进行大动作发力时,依靠挥拍带来的球拍挥重能够一定程度补足发力上手部发力的欠缺。 - 杀球:这个球拍让我最惊喜的就是他的杀球性能,无论是正常杀球还是只是轮大臂,依靠高平衡点+适中的中杆+高弯曲点,整个鞭甩感都非常明显,出球速度很快,球行径的后半段也没有明显掉速的情况,基本上能 90% 以上的达到我的杀球预期,同时也不会震手,手感竟然和上代神拍N9一代有些相似。
- 高远球:整体线路呈现度比较高,能达到比较好的线路高度和相对精准的落点。
- 平高球:添加了手腕动作后,整个球拍的性能会有些不太好控制。主动平高时肘部发力+手腕发力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线路过长出界的情况;被动平高时只依靠手腕发力的话又有些吃力。平高球整体需要一些适应时间。
- 平抽挡:平抽挡略显吃力,头重感在快速平抽对抗中会成为负担。与速度型球拍相比,连续正反手转换时需更主动甩腕发力,否则容易因惯性滞后导致回球下网。
- 被动接杀有惊喜:流体盒式拍框降低风阻的设计,让横向挥拍速度不至于太笨重,面对对手重杀时,只要控制好拍面,借助对方杀球的重量借力返挑还是很轻松的。
- 防吊挑球:借助头重惯性,前场被动挑高球时发力更省力,且大拍面的容错率可缓解新手击球点偏差的问题。
整体球拍打感偏硬手感扎实,头重感明显,中杆硬度适中、反弹手感明显,进攻下压出球不飘,击球瞬间力量传导通透,大动作情况下借力感明显,增加了手腕部发力后需要更强的控制力。
适合人群 - 身体素质较好(尤其腕力、核心力量)的新手;
- 热衷进攻打法,愿为提升杀球威力牺牲部分灵活性;
慎选人群 - 双打网前爱好者(前场封网、平抽挡频率高);
- 力量薄弱或关节有旧伤的初学者。
新手生存指南 - 若你热爱进攻但体力有限,它能帮你用较少的体力打更暴力的球。但需注意:连续杀球易疲劳,建议搭配高弹性线(如BG80P)弥补力量短板。
- 若你步伐慢、防守救球动作幅度大,头重感会加剧体力消耗,建议优先提升防守意识,而非依赖器材救场。
- 先练习正手高远球找发力节奏,适应中杆弹性。
- 搭配25磅以下线,提升击球包裹感。
- 选择4U版本,降低挥重压力。
本帖最后由 硕鼠_Andy 于 2025-7-28 17:4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