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8.3,是笔者体验前这把突击自由KM在装备库中的分数。
在豆奶的调教下,KM是一个对比其原型柔和了不少的出品。考虑到它的原型放在蓝厂里也确实是比较挑人的那一类产品,KM这种选择可以理解,但在一开始,我认为这种柔和毫无意义。毕竟都已经用到了这个框架,使用者当然会更加追求硬直爽快的性能体验。
但,你是多首的怪物。
参数:4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92.98g,平衡点305mm,中杆长213mm,硬度中高,破风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雷鸣65。
洋红色,尽管这个用色并不多见,但之中有好几款对笔者来说都是印象深刻的球拍,KM的存在一度让我想起某个二姐夫的版本,所以造成了“印象分挺高但冲击感没那么强”的效果。KM是三段式分布,在聚将的品类里属于装饰比较少的一款球拍,但漆水细腻,观感上乘,细节上做得非常好,尤其是球拍一些地方的暗绿色贴纸还能有金属样的反射光泽,这增加了球拍的耐看度。
以4U的规格看,KM的挥重很接近笔者接触过的一部分同体量的进攻拍,握持在手上有相当的份量感。中杆是偏硬的调教,不过因为头框略重一点,球拍在上手球处理时能提供很不错的借力感,中杆形变相对容易体现。而且破风框的低风阻也能让挥拍的行程更加顺畅,能够打出球拍自身的力量感。拍框的硬度同样很高,只不过甜区的大和仍然被保留下来的持球感会弱化这一体验,短时间内就像是周黑鸭前段的甜或是沉默的猛兽,让人预料不到它的后劲会来得如此猛烈。
刚接触的时候,KM有略显发闷的击球反馈,发力后的手感并不是那么清晰愉悦,但发力的难度并不高,而且出球的指向性不错,有接近盒式框的抗扭表现,所以在打一些半发力的下压打点或是压平高时除了需要自己注意多加一点主动发力以外基本不会遇到出球质量方面的问题。同时,拍框的沉和甜区的大也为KM在网口的博弈提供了资本哪怕丧失了灵活的手法变化优势,还是更容易在简单的搓和放中打出稳定的回球,提供安定的手感支持。
到后面,它身上“缝合”的味道越发浓烈,是那种会低吼“大哥哥一起玩”的缝合感。这不止体现在破风框和稳定性的反差上,还体现在“进攻”和“防守”都两端。
KM对力量储备和发力技巧的要求都在中高水平,反正不允许笔者在状态不好的时候用出花来。球拍的进攻表现并不若,中杆反弹的势能和拍面蓄积的动能都支持使用者轰出一拍重杀直接得分,但并不能产生依赖暴力的冲动,纯粹是吃多少力出多少功,很忠实。
而在防守上,大拍面硬拍框给出的接杀借力顶弹或者反抽的手感相当不错,但被动状态下的发力难度也不小,摆脱时对身体消耗更加明显。唯独是看着快便以为很在行的平抽挡,KM因为挥重偏大了一点而无法实现。
过去的我有对刚硬爽快的追求,在这种看似“踌躇满志”的挑剔下所需要背负的代价,恐怕也只有亲历者才能看见,也只有在深度体验才能理解这种调教的意义。
可能是自我意识过剩,本以为它在聚将的所有球拍产品中属于没那么适合最广大受众群体的那一款。不过可能是笔者的记忆有误,等到我发帖的时候,评分已经变到9.0了。这种变化,莫名符合了笔者先抑后扬的体验过程。
你也是《Belua multorum es capitums》。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5-9-29 11:3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