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不相信杀球重的人定是没有遇到过杀球重的对手,可以跳过此贴。
首先杀球重是客观存在的,与接球时的球速正相关。
杀球初速度和末速度具一定相关性,但不同的球拍,球线,磅数,发力方式会带来球速衰减不同。
触球时,持球时间长,力道猛,球网形变大,会让羽毛球收缩成梭状,由于风阻减小,所以球速衰减率更低,这也就是杀球重。
但是持球时间长,因为中间变量太多,可能会影响球的初速度。
综上,杀球可能又快又重,也可能快而不重,或者重而不太快。
如果接受以上观点,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为什么物理学在羽毛球失效了--不是失效,而是没有考虑形变和风阻。
对于器材来说,
进攻拍和速度拍的杀球区别是什么--前者尾速更快,后者初速度更快。
同理3u球拍的优势在于球速衰减,但同等情况,一定是4u球拍出球速度更快。
高磅数和杆硬对杀球重有帮助吗。原则上,球网球杆形变大杀球会重,也就是说--
形变量一样的情况下高磅杀球重,但是真实情况是,高磅时的形变量可能低于低磅,但是回弹力更强可做弥补。
对于业余,中低磅,中等弹性更容易杀重。职业追求重炮的选手也可能会偏好稍低一点的磅数以及软一点点的中杆。
(但中杆的弯折点,回弹速度等变量太多)
对于线,材料一样情况下,粗线杀的更重毋庸置疑。比如,65ti的重杀一定比80强。
非常进阶的球友,要考虑自己发力风格与器材的契合,其中逻辑非常复杂。比如佐佐木翔,
他用超高磅是因为他喜欢持久的持球,能打出很强的形变,而不是因为短发力,触球短用高磅。
对于职业选手来说,
杀球重的代表是林丹,甚至他的头顶区”点杀“都是极重的。因为球拍和身极致的体发力。但初速度真的不算顶尖。
杀球又快又重的代表是陶菲克,傅海峰。
很多球员被认为快而不重,其实你很难评估,相对来说,个人认为,李俊慧(后期)和鲍春来的杀球算是更追求速度的。
怎么知道自己杀球重不重,
问球友。自己的感觉是不值一提的。
怎么自己杀的重是否有效,
让球友喂杀球,不断挑后场,可以把球友压的越来越挑不到位则是有效。这个对业余要求非常高。
所以,业余完全不必追求杀球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