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目前鹘鹰4穿的不够久。优缺点都比较明显。耐久等方面后续有大变动会更新,科技背书去看恰饭文,这是非恰饭体验。
在早前全掌pebax和全掌lightfrom的时候,内心诉求:不要纯pebax也不要纯lightform,来个组合材料多好。因为全掌pebax确实存在陷脚和鞋底外沿支撑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体力下来,腿部力量下来的时候。纯lightform方案呢,虽快但减震确实不如pebax顶。没想到组合成真了。
优点一:重心更合理,稳定升级。
Lightform和pebax的结合改善了战戟和贴地飞行上的那种pebax衰减后的陷脚感以及鞋底外沿的支撑问题,同时比前B后C方案轻很多且重心低。李宁的鞋子包括无敌号、大圣等乃至贴地飞行个人使用感觉都有重心问题,要么重心太高,要么前后掌的高差不理想。这些鞋子都有良好的减震,优异的抗扭,单拿出来打分都是高分,但就是跑不快、不敢快。这次在鹘鹰4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前后掌的减震材料不是简单堆砌,设计更合理,降重心的同时,前掌外底宽度还有所提升,带来直观的体验就是重心明显合理很多,前掌和场地的那种反馈感控制感有这么点点65的味道来了。
优点二:鞋面更轻薄,减重提速。
这次鞋面的设计很好。mono纱和支撑材料的组合,加上鞋舌改进为的前脚的内靴。大幅减重的同时,散热舒适都不错,速度提升肉眼可见。可贵的是强度没有特别大的牺牲,但别指望多强,及格水平。左右脚都是293g
优点三:贴心设计多,舒适加分。
这次鹘鹰4在脚踝、后跟、脚背的小心思还是比较多的。脚踝处的高度是刚刚好不磨但又包地住,贴地飞行的鞋舌版我感觉脚踝就有点包不住。脚后跟比较厚的填充舒适度很高。鞋垫后掌非常厚,前掌适中,如果觉得前掌还不够薄,直接换胜利xd11,脚感反馈会更好。鞋舌其实是就是一个内靴,有一个填充条压在脚背,然后内靴防止脚背和较硬糙的外材料直接接触的同时,增强包裹感。
缺点:中底缺碳板、抗扭及格(现在改为不及格)
鹘鹰4的抗扭嘛一言难尽。这里不得不与鞋子设计时候的理念挂上钩。更宽的前掌、更合理的重心、不同材质软硬分布带来发力落地时鞋子本身的稳定,肉眼可见!与此同时减少的中底碳板和较纤薄的pebax稳定片,带来实际情况就是抗扭只是堪堪够用。外翻的时候有侧面异形碳板顶住,还是比较可以的,解决了鞋子抗扭这关最重要的外翻问题;内翻的时候直接拉跨弃考,这块内侧足弓蓝色pebax稳定片连突袭2se上的一半强度都没有,是直接可以轻松弯折的。正向合格够用,全靠外侧碳板顶住,没有外侧碳板,就靠这pebax板,中底随便对折。好在综合评估鹘鹰4稳定性还是够用的。这抗扭在李宁班级里面属于差生水平,在YY班级里面属于优等生水平。这鞋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底单薄,抗扭勉强,不过打打65、88d这些还是轻轻松松的。这里不是唯碳板论,哪怕不用碳板,用pebax稳定片强度做到突袭2se一样也行。再比如ASICS的天启2,即没有碳板,也没有tpu、更没有pebax,不妨碍它抗扭直接最最TOP级别。同角度拿天启2用了大很多的力,效果自对比。
只要厂家抗扭做好,至于怎么做,消费者是无所谓的,但是不能没做好的情况下就取消较成熟的碳板方案。如果这鞋子是异形碳板类似YY超轻系列从中底延伸到外侧,内侧再结合高强度pebax稳定片,那就爽飞了。
总结来说呢。速度好评、颜值好评、稳定合格、符合定价。但对于实际售价来说,可能添点有更多选择。
用的次数还少,以后再加优缺点。(新增抗扭翻车,急停鞋子都踩变形,mono纱及底包裹稳定太差)这鞋子的设计方向和理念是非常正确的,慢慢走出简单堆料,用更科学合理的搭配去提升性能。比如硬弹lightform环抱、软弹pebax放在减震点等等。这个思路下去再过几代,相信会有大的提升!
本帖最后由 ada1209 于 2021-7-12 10:17 编辑
|